Barrett食管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真的没想到少见病例分析
TUhjnbcbe - 2021/6/17 21:56:00
白癜风的饮食 http://baidianfeng.39.net/bdfcs/bdfys/
(医院李金英主任提供病例)Case:男,50岁,年7月于我科行甲状腺超声检查,于甲状腺左叶后方可见大小约1.9*1.0cm低回声团块,与甲状腺分界清,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其内可见规则条状血流信号。患者有糖尿病病史一年,无肾病及其他慢性病史。无任何不适症状。超声提示:甲状腺左叶后方低回声团——性质待定1.来源于甲状旁腺不除外2.建议进一步检查除外其他病变(因为没想到,所以没做到。只有两张图片,见谅??)医院,超声亦提示甲状腺左叶后方低回声团,首先考虑甲状旁腺来源。术中见肿块来源于食管,术后病理:食管平滑肌瘤。食管平滑肌瘤食管良性肿瘤较少见,在食管肿瘤中仅占5%。而食管平滑肌瘤是最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约占90%)。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2:1。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多发于20-50岁。食管平滑肌瘤起源于食管壁肌层(占大多数)或粘膜肌层,呈膨胀性缓慢生长,不侵犯粘膜和粘膜下层。肿瘤质地坚硬,有完整的包膜,边界光滑,大小不一,一般在2~5cm,较小者多呈卵圆形,较大者可呈肾形、哑铃形或螺旋形等不规则形状。食管上、中、下段均可发生,下段和中段更为多见(下1/3约占60%,中1/3约占30%,上1/3约占10%,)。多为单发,少数为多发。有报道称,肿瘤位于壁内者(壁内型)97.9%,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者(腔内型)0.7%,向管壁外生长者(腔外型)1.4%,有5.0%的肿瘤完全包绕食管生长。病史一般较长,自数月至数年不等。可无症状,或有轻度吞咽梗阻感或胸骨后钝痛。病理:肿瘤切面呈白色或*白色。组织切片可见分化良好的平滑肌细胞,长梭形,边界清楚,瘤细胞呈束状或漩涡状排列,其中混有一定数量的纤维组织,偶尔也可见神经组织。检查方法:X线钡餐、电子内镜、CT均是比较好的检查方法。超声对食管病变的检查有较大的局限性。病例分析:本例患者为食管上段(颈段)的平滑肌瘤,比较少见,于检查甲状腺时偶然发现,由于思维的局限性没有想到食管平滑肌瘤的可能,误以为来源于甲状旁腺可能性大(因甲状腺后方的低回声肿物最常见的就是甲状旁腺来源)。现回过来看,其实考虑甲状旁腺来源确实有好多可疑之处:1.患者没有肾衰病史(甲状旁腺增生多有),亦没有血PHT和血钙升高(甲状旁腺增生比腺瘤增高更明显)以及肾结石、骨折等的表现。2.该低回声团块内部回声非常均匀,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虽然也都表现为低回声,但内部回声一般不太均匀,另外,甲状旁腺增生一般双侧多发且容易发生钙化。3.因没有想到食管来源的可能性,所以没有仔细观察肿物与食管的关系,从所留图像上看,肿物上下两侧所显示的结构应该就是食管,肿物与食管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另外,食管来源的肿物应该会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而甲状旁腺肿物则不会。4.血流特点:该肿物血流分布规则,不是很丰富。而甲状旁腺腺瘤一般血供丰富,血流表现多为极性特点,由一端进入后呈分支状,或绕行半圈后进入,有些血流从上半部分垂直进入(瀑布样)。甲状旁腺增生的血流较腺瘤略少。甲状旁腺腺瘤典型病例:甲状旁腺增生典型病例:男,32岁,肾衰透析病史10年左右,双侧甲状腺后下方均可见不均质低回声团块,右侧者伴钙化,可见环绕周边半圈后进入的血流信号。术后证实甲状旁腺增生。此病例提醒超人,位于甲状腺后方尤其是左叶后方的肿物,除了要想到甲状旁腺来源外,还要想到食管来源的可能(就像食管憩室一样,当然还有其他来源),虽然最终定性的并不是我们??。(文中部分图片转载自其他
1
查看完整版本: 真的没想到少见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