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些中医临床专家治胃食管反流的经验1
TUhjnbcbe - 2021/7/5 22:07:00

马氏认为本病经治疗后可暂治愈,但由于引起胃一食管反流的基本因素仍存在,故易复发。如何防治本病的复发,成为本病的最大难点。理想的治疗是从根本上恢复食管和胃的动力,达到治病求本,中医药在这方面具有优越性。故马氏注重用具有促进胃动力的中药如枳实、厚朴、乌药、白豆蔻、砂仁、木香、檀香、紫苏、肉桂等。西医学目前已观察到强力抑酸对胃排空及胆囊动力有抑制作用,在顽固的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长期予以质子泵抑制剂,但完全抑酸对胃动力及胃内细菌增生有影响,不宜长期使用。因此,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是通过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来改善食管的动力。本病中医的病因病机关键是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上逆。故适当选择疏肝解郁、健脾化痰、和胃降逆等治法,可逐渐改善(LES)食管下括约肌的动力,达到根治的目的。故马氏主张,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

(1)适当使用一些清解湿热之品,如*芩、丹皮、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连、栀子等消除食管内膜炎症。

(2)在治疗上紧抓肝郁气滞、脾胃不和的病机关键,着重选用具有疏肝解郁,调理脾胃的中药,如柴胡、郁金、白芍、甘草、苏梗等。

(3)在抑制胃内容物反流时,可用旋覆花、清半夏、败酱草、代赭石、姜竹茹等。

(4)解除胸骨后疼痛,重在抑制胃酸。可重用海螵蛸、浙贝母、制半夏、败酱草、煅瓦楞、甘草、吴茱萸、白及等。胸膈不畅,可用威灵仙、鹅管石畅膈。

马中夫五十年临证医鉴,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03,第99页

胃肠神经功能紊乱可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升高,胃肠道平滑肌收缩,胃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减低,胃内容物下排不畅,致腹压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相对下降,加之胃酸分泌增加,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日久损伤食管引起糜烂性食管炎。同时血管平滑肌亦长期痉挛性收缩,见聚关脉。

调胃舒郁汤(柴胡15g,*芩15g,*参30g,苏子30g,陈皮30g,白芍30g,大*10g,川椒10g,甘草10g,大枣10g)。调胃舒郁汤可平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解除平滑肌痉挛,帮助消化,加强胃肠蠕动,推陈出新之功效。其中协调基方(即小柴胡汤以苏子代半夏,川椒代生姜)协调整体,平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枳实芍药散加大*以解决胃部病症。用陈皮代枳实,取轻揉缓和之意。陈皮、白芍平痉挛,理气和胃,疏通胃肠,同时芍药配甘草以平痉挛,大*推陈出新,使整体的调,局部得治。聚关脉得复。从而达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目的。

马文辉教授辨治胃食管反流病经验[J].黑龙江中医药,,47(02):46-4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些中医临床专家治胃食管反流的经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