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奇怪,怎么癌症说得就得了?
其实,癌症并不是一下子出现的,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如果在癌前病变就能止步,那么癌症也就很难发生。
癌前病变可控甚至可逆
癌前病变其实是一种病理学的诊断,它是一个双向环节,可能会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也就是说,癌前病变是个可控甚至可逆的状态。
从癌前病变阶段发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左右的时间。
所以,在发现癌前病变时,如果可以及时干预,就可以避免癌症的发生。这也是癌症预防的最后一道防线!
▲图源:medium
肺结节(非典型腺瘤样增生)——肺癌
肺结节是指肺实质内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楚或模糊、较小的局部性的病灶,在CT上表现为肺部个别出现的白色小圆点。
许多良性疾病可以表现为肺结节,常见的有肺炎、肺结核、血管瘤、肺曲霉菌病等。
一般来讲,钙化结节多属良性病变;实性结节大多是恶性;磨玻璃结节大多是恶性,根据大小及含磨玻璃成分的多少可区分其恶性程度。推荐阅读:肺磨玻璃结节就是肺癌吗?别怕,磨玻璃结节也有善有恶
部分肺结节在病理切片上表现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属于癌前病变。其中,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性也越大。
▲图源:europa
干预方法:
检查:一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
戒烟:吸烟者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0倍,而戒烟可明显降低肺癌发生率。
注意室内通风:防室内微小环境空气污染,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减少厨房油烟:烹饪尽量减少油炸、煎炒。炒菜前要开窗户、开抽油烟机,炒菜后抽油烟机要再开5-10分钟。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
目前胃癌发生的主要模式是:正常胃粘膜→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
肠化生一般指肠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腺上皮细胞被肠型腺上皮细胞所代替,即胃里的原有细胞被类似肠道里的细胞所替代,属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种病理表现。
肠化生与不典型增生都属于癌前病变,但并不是说癌前病变一定会发展成为癌症。
国外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确诊后的5年时间内,萎缩性胃炎发展成胃癌的概率为0.1%,肠化生发展为胃癌的概率是0.25%,轻到中度不典型增生为0.6%,重度不典型增生为6%。
▲图源:raillynews
干预方法:
检查:推荐浅表性胃炎每3年查一次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每1~2年查一次胃镜,并积极治疗。检测幽门螺杆菌,如果合并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不仅能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还能预防或防止肠化生的发生、发展。
戒烟酒:萎缩性胃炎的严重程度和吸烟、饮酒正相关。
规律饮食:饮食要细嚼慢咽、少吃腌制食品、不要暴饮暴食、不吃辛辣霉变食物。
腺瘤性肠息肉——肠癌
肠息肉有很多类型,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cm的,癌变的机会较高。
据悉,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一般从息肉到癌变,平均要5~15年。在这阶段,通过肠镜进行息肉切除,能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
▲图源:augustaendoscopy
干预方法:
检查:50岁以上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每年进行1次肛门指检,发现息肉视情况处理。
戒烟戒酒:大量饮酒、吸烟,使基因突变,肠息肉的发生率也会提高。
少吃:高动物蛋白、高脂肪的食品,减少食用精粮,减少腌制、烟熏类食物。
多吃: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把细粮的三分之一换成谷物、粗粮,比如豆类、红薯、小米、高粱、玉米等。
“33”运动:每周进行3次以上的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有助于促进免疫系统健康、减少肠道炎症,癌症危险自然会大大下降。
Barrett食管——食管癌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生或无肠化生。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目前,认为Barrett食管是发生食管腺癌的最主要因素。多数统计数字表明,Barrett食管的腺癌发生率为5%~20%,是一般人群的30~倍,因而Barrett食管被看做是一种癌前病变。
▲图源:medicinenet
干预方法:
检查:对伴有轻度异型增生者,第1年应每6个月接受1次内镜复查,如果异型增生没有进展,可以每年内镜复查1次;对重度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患者:①建议内镜下黏膜切除或手术治疗;②密切监测随访,直到检出黏膜内癌。
合理饮食:不吸烟,戒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吃烫食,不饮用烫水。
乳腺非典型增生——乳腺癌
单纯的乳腺增生症并不发生癌变,如果导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则可能为癌前病变。
一般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也可能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主要是由于乳腺小叶导管和腺泡上皮增生导致了囊性扩张。如果此时的病理显示为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则癌变的概率较大。它常见于40岁左右的女性。
干预方法:
检查:女性定期乳腺自查很重要,普通人35周岁以下的女性主要使用超声检查进行体检;45-55岁围绝经期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钼靶检查。如发现有癌前病变,建议遵医嘱复查并看是否需要手术。
不乱用雌激素保健品:乱用雌激素类产品能导致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甚至发生癌变。
少吃高脂食品:少吃油炸食品、奶油、奶酪及各种甜食,控制脂肪的摄取,避免肥胖。
保持好心情:负面情绪很容易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跟乳腺疾病有一定关系。
适当运动:是预防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肝硬化——肝癌
中国肝癌发生存在一个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
如果有乙肝病史伴肝硬化基础,则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伴有影像学发现可疑占位或甲胎蛋白升高,则可能是出现癌变,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细胞性肝癌。
▲正常肝(左)和肝硬化(右),图源:googleusercontent
干预方法:
检查:乙肝肝硬化的患者,最好每三个月到半年体检一次,主要查肝脏B超和甲胎蛋白。
积极治疗:肝硬化患者要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有乙肝要积极治疗乙肝。
戒烟限酒,避免过劳。
虽然,萎缩性胃炎、肠息肉、肝硬化......这些情况都可能与癌症相关,但它们从良性疾病发展到癌前状态再演化成癌变却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所以不必惊慌,但一旦发现也要引起足够重视,积极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
参考来源:健康时报、医院、医脉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医学论坛报、医世象、医闻焦点
-END-往期精彩回顾
1
世界首版《前列腺癌质子治疗共识声明》公布,明确质子治疗前列腺癌的优势和适应症
2
从“小感冒”到晚期小细胞肺癌仅三月可活,不甘向命运低头的他决定赴日求医
3
日本专家详细会诊记录——不定时炸弹“动脉瘤”是否要切除?如何切除?
免责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