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姓名:吕福泉
所在省/市:福建-莆田
医院:医院
所在科室:内科胃镜室
医师职称:副主任医师
医师职务:业务副院长
医生简历
现为福建省消化内镜委员,莆田市消化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莆田市消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消化内科工作近二十多年,擅长消化内镜(胃镜、肠镜)检查、内镜下微创治疗(如胃肠息肉内镜下摘除术、消化道异物取出术、食管狭窄扩张、放置食管支架、急诊内镜下止血术等)。发表过《内镜下取上消化道异物67例体会》、《例肝硬化门脉高压与消化性溃疡关系》、《全食管粘膜碘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作用》、《β-受体阻滞剂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等多篇论文。
基本信息
病例标题:食管早期癌内镜下治疗
部位:食管
颜色:Array
肉眼分类:Ⅱb
表面微细结构:黏膜表面微细结构分界线
微血管结构:不规则
诊断:癌
病史资料患者信息
患者性别:男
患者年龄:62
患者体重(公斤):55
就诊时间:-03-21
患者主诉:中上腹不适、反酸1年。
病史资料现病史
患者老年男性,以“中上腹不适、反酸1年。”就诊。查胃镜:食管早期癌。
危险因素
长期饮酒。
既往史
无。
个人史
无。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
体格检查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平软,中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生化、凝血、血常规未见异常。
其他检查:
入院内镜图(胃/肠):
病理结果:
食管距门齿30cm见一斑片状黏膜糜烂,NBI见局部染色异常。
初步诊断诊断依据
胃镜检查:
食管病变(早期癌),病理:(食管)黏膜慢性炎,鳞状上皮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症状
中上腹不适、反酸。
危险评估
饮酒。
初步诊断
食管早期癌。
内镜表现NBI/BLI+放大:
NBI见斑片状染色异常,IPCL呈B1型。
内镜下放大表现
微血管结构:血管增生。
表面微细结构:无。
手术过程手术时间:-03-04
手术过程:
病理标本处理
标本处理图片及描述:
食管:黏膜慢性炎,鳞状上皮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病理分型图片及描述:
食管:黏膜慢性炎,鳞状上皮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术后及随访术后处理
术后禁食水,注意休息,加强抑酸,保护食管黏膜。
术后观察
术后未出现明显不适,无出血及穿孔。
术后随访
术后3月、6月、1年。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方案:
术后头三天加强抑酸: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耐信)40mgq8h,之后改为常规用量q12h;口服磷酸铝凝胶保护食管黏膜,常规抗感染、止血。
病例总结及讨论对该病例进行分析与总结
内镜下治疗给了早期食管癌患者另一种选择,术后恢复较常规外科手术快,及生活质量更好。
讨论
患者术后应如何预防狭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