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Barrett食管巴雷特食管,一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https://m.39.net/pf/a_4698007.html

Barrett食管,中文译名“巴雷特食管”,英文缩写“BE”,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类型。虽然发病率大约只占百分之十左右,但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它与食管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一种主要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所以被日益重视。Barrett食管为什么会是癌前病变?严重不严重?还有没有未来?……不要惊慌,先充分了解一下,只有正确的认知才能减少多余的担忧。食管、胃、大小肠虽然都是消化道,但它们表面覆盖的细胞却不一样,就像同是城市道路,有的是“柏油路”,有的却是“水泥路”。盖在食管表面的是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由十余层扁平细胞组成,具有很强的修复能力;盖在胃肠道表面的是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形似多边形柱子,具有分泌、吸收等功能。当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细胞被胃肠道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所替代,即为Barrett食管。

若问什么原因引起的Barrett食管,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不清楚!

目前倒是有两种看法:一是先天性发育障碍,没有发育成复层鳞状上皮细胞;二是胃内容物反流,这也是Barrett食管被归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原因。

胃、十二指肠反流物(不仅是食物,还包括酸性胃液、碱性胆汁、胰液等分泌液)持续性刺激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不能耐受而损伤,好在鳞状上皮细胞善于修复,所以在反流的状态下,食管下段的粘膜表面就不停的在“修复—损伤—修复”中循环……突然有一天,食管“灵机一动”也好“自作聪明”也罢,想:我这么修修补补的太累,你胃肠道的柱状上皮不是抗这些反流物侵蚀吗,那我就拿来用用。于是乎,就在本是鳞状上皮的地面上铺上了柱状上皮。医学上称之为“化生”。化生有三种结果。一种铺的是胃口的柱状上皮,被称为贲门型;一种铺的是胃底的柱状上皮,被称为胃底型;还有一种铺的是肠道的柱状上皮,被称为肠上皮化生型。坏就坏在这一种,如果铺上肠道柱状上皮,路面有可能会出现鼓包(增生),当这些鼓包越来越多(高度增生),时间久了就会损害路基(食管下腺),慢慢的、慢慢的整条路都坏掉了(癌变)。目前的研究发现,肠化是腺癌所需的癌前病变。因此,只有发生肠上皮化生的特殊性Barrett食管才是癌前病变。但即使发生了肠化生,完全肠化生类型几乎与癌症不相关,只有不完全肠化生与癌症的相关性较强。而且从癌前病变演变成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漫长。

接下来,烧脑的结论来了:胃食管反流病中有少部分是Barrett食管,Barrett食管中只有少部分是肠上皮化生型,而这少部分肠上皮化生型中只有极少数出现明显不典型增生的才是癌前病变。现在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肠化生会导致食管粘膜内腺癌,发生率一般波动在百分之0.5~百分之1。

所以,即便患上了Barrett食管也别过分担心,去做个胃镜,让病理活检说话吧。

Barrett食管的诊断主要根据胃镜检查和食管黏膜活检。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有柱状细胞存在时即可确诊,若发现有肠上皮化生且伴有不典型增生时则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并不等同于癌症,只是比别的疾病更倾向于癌变,而且也仅仅是其中的部分病变可以演变成癌症。鉴于Barrett食管有发展为食管腺癌的危险性,因此,对Barrett食管患者应进行定期随访,目的是早期发现不典型增生和早期癌变。大多数回顾性研究显示随访可使患者受益,甚至有报道认为随访可降低Barrett食管癌变的概率(这也可能是各种随访研究得出不同癌变率的原因)。根据其不典型增生的程度,不同Barrett食管患者胃镜随访的时间也不同。

无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应每2年复查1次胃镜,如果2次复查都未检出不典型增生和癌变,可将复查间隔放宽为3年;

对伴有轻度不典型增生者,首年应每6个月复查1次胃镜,若不典型增生无进展,可每年复查1次;

对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应建议行胃镜下黏膜切除或手术治疗,或密切监测随访,每3个月复查1次胃镜,直到检出黏膜内癌。

治疗手段

Barrett食管(巴雷特食管)有发展为食管腺癌的危险性,因此已成为被日益重视的胃食管反流病之一。其诊断的关键需要病理评价其病变类型和异型增生的程度,而这也是选择治疗方法的依据。

Barrett食管治疗的原则是控制胃食管反流、消除症状,以及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包括异型增生和早期癌变)。并不是所有的Barrett食管都是癌前病变,因此治疗手段可不都是“除之而后快”。

药物治疗——改善症状

抑酸剂是治疗反流症状的主要药物,在抑酸药物中,质子泵抑制剂(PPI)优于H2受体拮抗剂(H2RA),但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PPI能逆转柱状上皮化生或预防癌变,因此不推荐使用PPI来预防食管异型增生和食管腺癌,只限于通过抑酸治疗改善患者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另外,Barrett食管的治疗可以辅以黏膜保护剂(氢氧化铝、铝碳酸镁)、促动力药(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内镜治疗——各显神通

适用于伴有重度异型增生和癌变局限于黏膜层的Barrett食管患者。对不伴有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因其癌变可能性小,不提倡内镜治疗。伴有轻度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癌变可能性亦较小,可先行内镜随访,若进展为重度异型增生,应行内镜治疗。

内镜治疗可采用的方式较多,常用的有射频消融(RFA)、光动力疗法(PDT)、氩离子凝固术(APC)、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等。已有文献报道RFA对于伴有或不伴有别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有较好疗效,几乎无创,特别适用于那些高龄、病重、不能耐受大手术风险的患者。EMR对治疗伴有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及其早期腺癌是有效的,可作为临床一线治疗的方案。目前采用的EMR技术已日趋多样化。

抗反流手术——控制反流

包括外科手术和内镜下抗反流手术。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Barrett食管患者的反流症状,但不影响其自然病程,远期疗效有待证实。

手术治疗——治愈之选

对已证实有癌变的Barrett食管患者,原则上应手术治疗(食管部分切除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