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PD1赛道再添两员大将,剩下的玩家 [复制链接]

1#

8月5日,正大天晴与康方生物共同开发的PD-1派安普利单抗(商品名:安尼可)正式获批上市;不到一个月后,誉衡生物和药明联合开发的第六款PD-1赛帕利单抗,也获得药监局批准。

至此,中国本土上市的PD-1已有六家!

这两家的入局,让本来就拥堵的PD-1赛道,更加雪上加霜。

红海之战未来究竟如何?PD-1破局之路在哪?

PD-1,“白菜价”还是白送?

一个人看到的风口,往往能让其赚得盆钵满溢;一群人看到的风口,通常能让这群人成为“待割的韭菜”。

在进入医保前,恒瑞年费11.88万元,百济神州10.69万元,君实费用为10.08万元,信达费用为28万元。

那时的PD-1是名副其实的天价药!

随后,PD-1迎来转折点。

年,信达PD-1降价进入进入医保;年,医保价格谈判中:

恒瑞医药卡瑞利珠单抗价格降幅达到85%,四大适应症全部进入医保支付;

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价格降幅达到80%,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尿路上皮癌两项适应证纳入医保支付;

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价格降幅超70%,是新版目录中唯一用于黑色素瘤治疗的PD-1产品。

按照医保报销70%-80%来计算,PD-1产品年度治疗费用的支付范围在5万元左右。

在国产PD-1纷纷降价后,

O药更新了援助计划,推出年度“3+3,后续3+X”的套餐,以该价格计算,第一年治疗费用约11万/年,第二年只需5.5万一年;

K药也更新了患者援助项目方案:从年1月1日起,患者只需要自费4个疗程花费14万,就可以获得K药全程的援助用药。

根据半年报各家财报:

君实的特瑞普利单抗已成功覆盖全国约家医院以及超过家专业药房。对应的君实生物的销售费用也水涨船高为4.2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5.22%,但是特瑞普利单抗上半年的具体销售数据君实并未有明确表述;

信达的信迪利单抗达伯舒继续保持销量和销售收入的双重增长,虽然同样未公布具体数据。但因为是与礼来共同研发和商业化,根据礼来财报,该款PD-1上半年销售额为2.15亿美元,平均每季度的销售额约为7亿元,与去年第四季度持平。

与君实一样,信达也在大力拓展其销售团队。

百济的替雷利珠单抗是唯一公布数据的企业,上半年销售收入为1.24亿美元(约8亿元),同比+%;

恒瑞的卡瑞利珠单抗,在年销售额就接近50亿元,列四家国产PD-1第一名,也是公司最大单品。但恒瑞的半年报并没有披露卡瑞利珠单抗的数据。

据恒瑞所称,卡瑞利珠单抗去年通过谈判降价85%进入国家医保,医保价从今年3月1日起执行,由于存在产品进院难、各地医保执行时间不一等诸多问题,导致卡瑞利珠单抗销售收入环比负增长。

如今,本土企业迎来第五款与第六款PD-1。

第五款康方生物/正大天晴的派安普利单抗与第六款誉衡生物的赛帕利单抗相继正式上市,但是均无缘今年的医保谈判。对于接下来的竞争态势,这两个新选手也做了准备。

正大天晴与康方生物的PD-1安尼可,一上市就放大招!据其目前披露的策略则是充当价格杀手。

根据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消息,安尼可的零售价为元/支,首轮救助方案采取2+1模式,后续救助方案为2+N,即再次购买使用2个周期(4支)后,该患者的后续用药将全部赠送。

这就意味着,患者只需要付8支安尼克的费用,即3.9万,就可以进行为期两年的治疗。折算下来,一年的治疗费用不到2万。

这是目前国内已经上市的几款PD-1药品中,价格最低的。

如此价格战下,PD-1的后来者怎么办?

据安信证券预估,今年国内市面有望出现13款PD-1/PD-L1单抗产品,其中国产产品9款,进口产品4款。如今,齐鲁制药、科伦药业、复宏汉霖等重磅玩家还在排队进场,PD-1未来的竞争可想而知。

内卷之下,砸不完的钱

非小细胞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是所有肿瘤药都想涉足的领域,毕竟患者基础大。

市场大,争的人多,所以导致一个比一个“内卷”。

两年前,获批的PD-1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的还只有百时美施贵宝的O药,如今,恒瑞百济信达全批,恒瑞和百济甚至早早就拿下肝癌适应症。再看适应症数量,君实三个,信达四个,百济五个,恒瑞六个。

而PD-1只是国内研发同质化的一个缩影,

企业在选择赛道时,如果靶点扎堆、适应症差别不大,未来可能要面临过度竞争的局面,而过度竞争意味着新一轮“价格战”。

当下,按照肿瘤部位分类的24个类型的肿瘤,其中

竞争最激烈的是前四大肿瘤: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每个适应症均有超过10家在研;

淋巴瘤等5个肿瘤竞争激烈程度中等,每个肿瘤有超过4家在研;

9个部位的肿瘤没有PD-1单抗在研。

同质化之下,有限的临床资源被浪费在大量重复的研发项目上,而资本盲目投入也加速泡沫的产生。

这大概是本土一众PD-1药企陷入内卷的根本原因。

医保之外,必须的出海选择

PD-1目前的“破冰”除了实现明显优于同靶点竞争对手的临床价值,出海也可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新版医保目录的落地,让上述几款国产PD-1也将迎来新一轮的以价换量。

不过除了腰斩式降价进医保外,国产PD-1也不约而同的开始了出海之路。

在上半年,君实生物与Coherus公司达成11.1亿美元的商业化合作,后者负责特瑞普利单抗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开发和商业化。

至于海外布局方面,目前特瑞普利单抗有包含尿路上皮癌、胃癌、食管癌及鼻咽癌等在内30项临床研究正在全球开展,其中包括15项关键注册临床试验。

君实生物表示:“未来两年将计划向FDA提交更多新适应症的上市申请,用于治疗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在内的多种罕见和高发癌症。”

百济神州也不甘落后,今年1月,百济神州与诺华就替雷利珠单抗在多个国家的开发、生产与商业化达成22亿美元的授权合作。

另有数据显示,替雷利珠单抗是最早在海外开展临床试验且目前拥有全球临床试验数量最多的国产PD-1单抗,目前共有15项注册性临床试验在全球展开。

仅在美国,替雷利珠单抗就有6项不同适应症在进行第三阶段的关键性临床,包括2线非小细胞肺癌、1线肝细胞癌、1线胃癌、1线食管鳞状细胞癌等。

此外,恒瑞也在布局国际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今年4月,恒瑞医药已经将卡瑞利珠项目有偿许可给韩国生物制药公司CrystalGenomics,后者获得卡瑞利珠在韩国的独家临床开发、注册和市场销售的权利。

信达则直接在今年5月,将其PD-1单抗达伯舒在美国上市,适应症为一线非鳞非小细胞肺癌。这是信迪利单抗在美国的首个上市申请。

这些路,后来者也必将以相同的方式重新走过!

泡沫碎裂之后?

回看PD-1在中国的兴起、炒热与跌落,从K药和O药年进入中国至今,也不过短短三年。

今年3月两会期间,恒瑞医药创始人孙飘扬甚至已经明确发声:PD-1类药物“资本推波助澜、产品泡沫很大”。

年药政审评审批政策的逐步推进以来,在政策红利和资本市场的助力下,国产优质创新药的不断推出,短短5年时间,PD-1这款“抗癌神药”吸引了大量资本和药企的投入并迅速获利。

PD-1已成过去,国产PD-1企业也都有了新的选择:除了将目光瞄向海外市场外,也瞄准了ADC、CAR-T、双抗等,开发热度基本可以比肩PD-1。

类似的状况大概率,也将出现在这些赛道上。

企业需要反思的是如何让大家去做上下游配套,一起去把蛋糕进一步做大,而不是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死循环中。

这一切不仅是一个药品品种的商业竞争,也是本土大型药企、创新药企以及外资药企共同探索创新药商业模式的过程!

这是政策在引入市场竞争从而降价之后,需要考虑的。

PD-1仍然大热。但多家已有产品上市的公司都没有在财报中正面提及PD-1的销量情况,这本身就不算一个好的信号。

如此激烈竞争的市场,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竞争者,未来的PD-1的红海之战可想而知!

·END·

------我是星标+在看的分割线------

为粉丝送上独家行业视角和最具价值的观点已经成为我们的习惯;近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