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敏
近日,Incyte宣布,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拒绝批准该公司retifanlimab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retifanlimab是一款静脉注射PD-1抑制剂,申报BLA适应症为用于疾病进展或对铂类化疗不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肛管鳞状细胞癌(SCAC)成人患者。
而通过licensein模式获得海外创新产品在中国一度成为热潮。Incyte在上述适应症领域的“失利”会否影响到再鼎医药对这款药的授权市场开发?再鼎医药回复《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FDA宣布,待Incyte三期临床研究提供更多数据以支持上市申请的决定,对公司PD-1的开发策略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同花顺数据显示,再鼎医药7月27日股价跌幅一度超12%。
国内PD-1内卷加速
PD-1是当下最热门的靶点。
西南证券今年2月份发布的研报介绍,中国是PD-1研发最为火热的地区,全球个PD-1,其中85个由中国企业研发或合作开发,占比达到55%。
医药战略规划专家史立臣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PD-1已经成为创新药行业研发扎堆的代表。
“国内的PD-1呈现扎堆研发的状态,按照肿瘤部位分类的24个类型的肿瘤,其中竞争最激烈的是前四大肿瘤: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每个适应症均有超过10家在研;淋巴瘤等5个肿瘤竞争激励程度中等,每个肿瘤有超过4家在研。年将有望成为大适应症获批高峰年份。”西南证券在研报中表示,预计未来2-3年,全球上市PD-1产品将可能超过20个,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价格、疗效、是否医保目录、适应症多寡、联合用药等都是PD-1企业的竞争关键因素。”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年7月2日,再鼎医药通过licensein模式获得了Incyte的PD-1Retifanlimab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等在血液和实体肿瘤领域独家开发商业化的权利。根据授权协议,再鼎医药向Incyte支付万美元的首付款、额外最高达万美元的潜在开发、注册和商业里程碑付款及大中华区销售分成。
年10月5日,再鼎医药宣布,在Retifanlimab联合铂类化疗用于一线治疗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全球三期研究中,实现首位中国患者给药;同年10月29日,再鼎医药宣布旗下Retifanlimab子宫内膜癌全球研究完成首位中国患者给药。
“此前公司引入这款PD-1的原因是因为免疫治疗已经成为了肿瘤联合治疗的基石,希望探索管线上其他产品与免疫联用的前景。公司并未参与retifanlimab肛管鳞状细胞癌(SCAC)二线适应症的研究。目前公司正在开展retifanlimab用于微卫星不稳定性子宫内膜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并将继续推进retifanlimab在大中华区临床研究的开展。”再鼎医药向记者表示。
PD-1不是万能神药
免疫疗法的出现改变了人类与癌症抗争的历史,但不意味着它能改变所有癌症患者的命运。
Incyte的retifanlimab申报生物制品许可申请被拒不是唯一的“受阻”案例。据记者统计,百事美施贵宝、默沙东、阿斯利康、罗氏等跨国巨头都曾撤回了各自PD-1/PD-L1药物的相关适应症。
例如,7月23日,百时美施贵宝宣布,撤回PD-1抑制剂Opdivo作为单一药物用于先前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的适应症。据媒体报道,年,Opdivo根据FDA的加速批准规则,基于临床1/2期数据获批上市。不过在上市后继续进行的临床CheckMate-数据显示,在与索拉非尼的头对头对照试验中,Opdivo患者组总生存期没有得到改善。基于此,百时美施贵宝撤回了O药获批适应症。
7月1日,默沙东宣布计划撤销PD-1单抗K药(KEYTRUDA,pembrolizumab)一项FDA加速批准适应症:先前接受两种或两种以上治疗(包括含氟嘧啶和铂的化疗)或(如适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靶向治疗后疾病进展的复发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连接部(GEJ)腺癌(PD-L1阳性)患者。
今年3月份,罗氏子公司基因泰克宣布,在美国自愿撤回Tecentriq(阿替利珠单抗)二线治疗接受过含铂化疗的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膀胱癌)的适应症。
这也意味着,PD-1作为免疫疗法的代表被外界寄予厚望,不过其能否在每一项适应症上获得预期的效果,仍然需要最终的临床试验来证明。
(编辑孙倩)
本文来源:证券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