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食管癌根治术后放疗的靶区与剂量策略王军 [复制链接]

1#

简单总结一些昨日的听课笔记:

术后放射治疗范围需要考虑的因素: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2-4)、术后高危复发的部位和范围(难以彻底清扫或不清扫的范围)(5-11)、不同术式对复发率的影响:二野VS三野(12)。

第八版AJCC食管癌分期中的区域淋巴结定义,为17组淋巴结,相比较之前的分期,删除了5、6、10区,3p改为8U(敲黑板,也就是说5、6区淋巴结不再被认为是食管癌区域淋巴结)。

日本JES的淋巴结定义则分为35组,并且根据淋巴结距离原发肿瘤的距离分为站。如NCCN定义中锁骨上相对于胸上段食管癌是M,而JES认为是第二站淋巴结。

13医院的回顾性文章显示,不同部位食管癌的转移规律不同,胸上段的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容易向上走,胸中段的可以上下走,胸下段的容易向下走。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有:肿瘤长度、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对于有高危因素的病例,应适当扩大术后照射范围。

14年复旦的文章显示,食管鳞癌术后,二野清扫为主,未行放疗,总的第一次复发转移主要以锁骨上及上纵隔为主。吻合口复发率低。

06年河北的大小野靶区相关研究,提示生存无显著差异。大野:双锁骨上+全纵膈+吻合口+胃左。小野:胸上段为双锁骨上+上中纵膈+瘤床;胸中为纵膈+瘤床上下5cm;下胸段:隆突以下纵膈+胃左+瘤床。放疗剂量锁骨上50Gy,纵膈胃左50-60Gy。

同样也是06年福建陈俊强的研究提示对于术后N+患者,小野放疗明显提高OS,而大野放疗较单纯手术无明显获益。建议胸段食管癌术后预防性照射靶区包括双锁骨上、中上纵膈淋巴引流区及原食管瘤床。

食管癌根治术后放疗靶区范围目前缺乏共识。

17年肖泽芬团队发表文章显示对于T3N0M0食管鳞癌术后放疗,5年生存率75.5%对比单纯手术58.8%,p0.。其中放疗靶区为:胸上段:下颈、锁骨上及纵膈1、2、3p、4、7区;胸中段:纵膈1、2、3p、4、7、8区;胸下段:纵膈1、2、3p、4、7、8区、胃左。

13年福建陈俊强数据:(分期记不住)五年OS44.9%对比33.7%,p0.。靶区为瘤床+高危淋巴引流区。09年该团队研究T4N0M0的胸段食管鳞癌,以双锁骨上、中上纵膈、吻合口、原瘤床(96年后)或以双锁骨上、纵膈、贲门、胃左、吻合口、原瘤床(96年前)为靶区,5年OS为67.1对比34.6%,p0.。

关于照射剂量,中位以50Gy左右为主,不同研究有一定差异。

三野清扫的总体区域复发比二野清扫低,特别是锁骨上、上纵膈和下纵膈下降较多,中纵膈反而高。

小结: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较为复杂和广泛,不同病变部位仍有一定规律。无论哪段食管癌,食管癌根治术后锁骨上区及上纵隔淋巴结均为主要失败的部位,大小野比较无显著差异。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比例有所升高,但有报导显示腹腔干以下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更常见。

对于食管癌术后放疗,您有什么经验或体会,欢迎在下方留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