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方法中,内镜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那么胃镜、无痛内镜这些检查都适合哪些患者?哪些患者又不适合去做?检查之前和之后有什么注意事项吗?今天就请青岛六医消化内科的工作人员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一、胃镜
胃镜可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的黏膜,以确定病变的部位及性质,并取活体组织做检查,协助诊断上消化道炎症、溃疡、肿瘤、息肉、憩室、狭窄、畸形或异物等疾病。
适应症:
1、存在上消化道症状(如烧心、吞咽困难、上腹痛、呕吐等),怀疑有食管、胃、十二指肠病变,临床需要确诊者。
2、已确诊的上消化道病变,如消化性溃疡、食管癌、胃癌等疾病治疗后需要随访或观察疗效者。
3、消化道出血,病因及部位不明者。
4、影像学检查发现上消化道病变,需要明确性质者。
5、上消化道异物者。
6、需要进行内镜下治疗者,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行套扎或注射硬化剂治疗,胃早癌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
7、胃癌家族史及其他胃癌高危人群。
8、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明确是否有胃黏膜病变者,或者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以指导治疗者。
禁忌症:
绝对禁忌: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处于休克等危重状态者、不能合作者、内镜插入途径有严重急性炎症和内脏穿孔者。
相对禁忌:心肺功能不全,出血倾向伴血红蛋白低于50g/L,高度脊柱畸形,食管或十二指肠巨大憩室等。
检查前准备及查后注意:
1、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患者,需与相关科室医生充分沟通,在医生检查前需停药1周,防止发生消化道大出血。
2、检查前一天晚上10:00起开始禁食、禁水至次日检查时。
3、高血压患者检查当日早晨可用一小口水送服降压药物,防止检查过程中因血压过高发生不良反应。
4、糖尿病患者检查当日早晨应暂停降糖药或胰岛素。
5、吸烟的患者,检查前1天起还需戒烟,以免检查时因咳嗽影响操作,同时,禁烟还可以减少胃酸分泌,便于观察。
6、检查前需完善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感筛检查。
7、年纪较大的患者还需要完善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评估患者能否耐受内镜检查。
8、检查后由于咽部麻醉作用未消失,仍需禁食、禁水2小时,2小时后可先试饮水,若无吞咽困难及呛咳,再逐渐过渡到温软食物。
9、检查后:1-2日应避免刺激性饮食。
10、若出现严重的腹痛或黑便等情况,医院就诊。
胃镜检查的并发症和风险主要包括出血、穿孔、感染、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咽喉损伤、下颌关节脱臼等,但常规检查发生几率都非常低,而且可以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谨慎操作尽量避免。
二、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原理是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
胶囊内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和病情危重等缺陷,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适应症:
包括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疑似小肠肿瘤、疑似或难以控制的吸收不良综合征、检测非甾体类消炎药相关性小肠黏膜损伤,及临床上需要排除小肠疾病者,还可用于监测并指导克罗恩病的治疗及小肠息肉病综合征的发展。
禁忌症:
绝对禁忌证:无手术条件或拒绝接受任何腹部手术者(一旦胶囊滞留将通过手术取出)。
相对禁忌证:已知或怀疑胃肠道梗阻、狭窄及痿管;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仪器植入者;吞咽障碍者;孕妇。
术前准备:
1.检查前需禁食10-12小时,检查前晚行肠道清洁准备(同结肠镜准备),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2.术前半小时可服用适量祛泡剂,以减少泡沫对视野的影响。
3.在服用胶囊2小时后可饮清水,4小时后可以进少许清淡食物。在胶囊电池耗尽时或胶囊经回盲瓣进入结肠后结束检查。
4.胶囊内镜检查的并发症包括胶囊滞留、误吸入气道等。
5.胶囊内镜检查后胶囊停留于胃肠道2周以上则定义为胶囊滞留,应及时就诊,通过外科手术或气囊辅助式小肠镜予以取出。
操作步骤:
1、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一天医生通知受检者注意事项(即无渣饮食/禁食/肠道准备);检查当天准备MiroCam?记录仪;将电极片贴于受检者腹部的指定部位,系好记录仪。
2、吞服胶囊
受检者吞服胶囊;吞服胶囊后禁止喝有颜色的饮食,如牛奶、咖啡;吞服胶囊后4小时禁食。
3、图像捕捉
胶囊经过胃肠道时会自动捕捉图像;图像捕捉过程时长少于12小时。
4、观察和报告
数据资料由记录仪上传到MiroViewTM工作站。医生观察图像,并生成临床报告。
至于患者是否该做内镜检查?是否能做内镜检查?做何种检查?
具体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科医生判断,做好充分准备,才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检查的质量。
撰稿:牟晓婷
编辑:于清
校对:倪成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