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原因
视频中的她,是一个无法复制的传奇女子,她的歌声与调皮嬉笑,在网络大千世界里,仍然发光发热。她就是邓丽君,令人唏嘘不已的是年5月8日,在泰国清迈突然离世,终年42岁,当年公布的死因是哮喘发作。但现在还流传着多种假说猜测。
中国首个胃食管反流病中心创办人--汪忠镐教授怀疑是胃食管返流惹祸,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夺走邓丽君生命的可能不是哮喘,而是胃食管反流疾病。
汪忠镐院士分析说,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哮喘主要表现为喉气管痉挛(声门紧闭),可以在短时间引起患者窒息而死,而普通哮喘多为支气管痉挛,因为并没有堵塞所有气道,需要长时间的持续状态才有可能致死,特别是平时有正规治疗症状得到控制者,更不容易发生猝死。
胃食管反流病
何谓“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顾名思义,是指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及咽部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GEPD临床诊断标准如下:
①有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
②24小时食管pH和(或)胆红素监测阳性;
③胃镜下食管黏膜无损伤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有损伤为反流性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
对于普通人而言,最简单有效的判断方式就是熟悉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
/p>
1典型症状:反酸,烧心(即胸骨后烧灼感)
2不典型症状:嗳气、胸痛、上腹部烧灼感、胃胀、打嗝、慢性咳嗽等
3其他:胃酸反流引起食管黏膜溃烂出血而致呕血、黑便;反流性食管炎反复发作致使食管瘢痕性狭窄出现吞咽困难等。
外科手术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极高,国内大部分医生对该病的食管外表现认识都非常肤浅,甚至全然不知,从而导致目前大多数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哮喘被长期误诊,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目前临床上针对胃食管反流病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治疗应对体系,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介入以及中医特色疗法等。
抑酸剂是GERD治疗的首选药物,然而2/3的GERD患者停药后症状易复发或加重,通常需要PPI长期维持治疗。还有40%的GERD患者对PPI治疗部分或完全缺乏反应。这时,手术治疗就是我们的重头戏,是很多患者的福音。
修复抗反流屏障的方法
传统的外科手术: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难治性GERD患者既往最常用的抗反流手术是腹腔镜胃底折叠术。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微创手术逐渐成为GERD的新型治疗方法。我们胸外科针对难治性GERD患者采用新型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和内镜下抗反流治疗等。治疗难治性GERD,取得了良好效果。
新型腹腔镜抗反流手术:食管下端电刺激疗法(endostim)、磁串珠(linx)手术等内镜下抗反流治疗:贲门Stretta射频治疗、内镜下各种缝合(内镜下折叠术)、内镜下注射治疗等其他方法(近端胃或全胃切除后严重反流):腹腔镜食管-空肠或胃-空肠Roux-Y吻合改道、腹腔镜Balsey术等何时需要手术治疗answer教科书的回答评估患者因素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不愿意长期服药、药物依从性差,药物费用等
药物副作用
过敏、药物*性反应、长期抑酸带来的潜在并发症
症状持续
有客观证据显示持续反流是引起症状原因的难治性患者
并发症
足够药物治疗下,仍存在持续或复发的并发症,如糜烂性食管炎、慢性食管溃疡、食管炎性狭窄
癌变倾向
Barrett食管伴不典型增生等
伴有解剖学改变
大的食管裂孔疝产生疝相关症状
食管外症状
如哮喘、慢性咳嗽、声嘶、咽痛,药物效果欠佳者
总的来说,医生与患者应做好评估,且医生应充分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利弊,在有明确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由患者最终决定要不要手术治疗。
手术疗效分享
胸外科已经开展对数十例难治性GERD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疗效与药物治疗相当,能显著改善反流症状,减少PPI药物使用,提高生活质量,短期应用效果令人满意。难治性GERD系列内镜下手术创伤小,费用低,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有望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理念及最佳方案。
胸外科病例
林大叔发作性喘息、憋气伴反酸、烧心20余年,术前诊断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A级,行裂孔疝修补加Nissen胃底折叠术,术后症状消失,2年后症状复发,胃镜可见反流性食管炎C级,折叠瓣消失,膈裂孔增大,4年后复查仍有食管炎,折叠瓣继续移位,再次腹腔镜手术。
林大叔感慨,没做手术前,靠着吃药保守治疗的那20多年真的太痛苦了,一直反反复复,生活和心情都很大程度的受到打击,身边的人又理解不了,下定决心做了手术,术后喘息、反酸那些状况都消失了,感觉自己在泥沼地里被拉了一把,很感谢胸外科团队给了自己治疗GERD的信心。
END-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