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免疫组化抗体SATB2的质量控制 [复制链接]

1#
北京还能治疗白癜风吗 http://m.39.net/pf/bdfyy/

SATB2

别名:

GLSS

SATBfamilymember2

specialAT-richsequence-bindingprotein2

概述:

SATB2(SpecialAT-richsequence-bindingprotein2),即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2。SATB2蛋白是一种长个氨基酸的DNA结合蛋白,可以与DNA核基质结合区特异性结合,在染色质转录和重塑、皮质神经元分化和成骨细胞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些出版物记载了SATB2在下消化道(阑尾、结肠和直肠)上皮中的表达。在发育中的皮质和脊髓神经元、成骨细胞、淋巴细胞、肾曲小管上皮细胞、大脑神经元和睾丸生殖细胞中也可见SATB2的表达。

细胞定位:

细胞核

阳性对照:

建议将阑尾/结肠、扁桃体和睾丸作为SATB2的阳性和阴性组织对照。在阑尾/结肠中,几乎所有柱状上皮细胞中呈中度至强烈核染色反应,并在神经丛的散在神经节细胞中至少弱至中度的核染色反应。在扁桃体中,将显示散在的滤泡间淋巴细胞,而绝大多数淋巴细胞是阴性的(淋巴细胞中的反应模式,可能取决于所应用的抗体克隆号)。在睾丸中,散在的生殖细胞必须表现出弱到中等程度的核染色反应。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未见染色反应。

图片展示:

☆SATB2在阑尾组织腺上皮强阳

☆SATB2在阑尾组织肌间神经丛的神经节细胞弱阳

☆SATB2在结肠组织腺上皮强阳

☆SATB2在扁桃体组织淋巴细胞散在阳性

☆SATB2在睾丸生殖细胞弱到中阳

相关阅读: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消化系统包括:①消化管(消化道);②消化腺。

消化管:由口腔至肛门的连续性管道,依次分为:①口腔;②咽;③食管;④胃;⑤小肠;⑥大肠。各部位的管壁具有某些共同的分层规律,又各具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消化管管壁(除口腔与咽外)由内向外依序分为:①黏膜;②黏膜下层;③肌层;④外膜。

1.黏膜由表面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是消化管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

⑴表面上皮:消化管两端(口腔、咽、食管和肛门)为复层扁平(鳞状)上皮,以保护功能为主;其余部分为单层柱状上皮,以消化、吸收功能为主。表面上皮与管壁内的腺体连续。

⑵固有层:为疏松结缔组织,细胞成分较多,纤维较细密,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丰富。胃、肠固有层富含腺体和淋巴组织。

⑶黏膜肌层:形成于薄层平滑肌,其收缩可促进固有层腺体分泌物的排出和血液流动,有利于物质吸收和转运。

2.黏膜下层①形成于疏松结缔组织,含小动脉、小静脉、淋巴管和神经丛(黏膜下神经丛,调节黏膜肌收缩和腺体分泌);②于食管和十二指肠,分别含有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③于食管、胃和小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形成突向管腔的皱襞。

3.肌层①食管上段和肛门处为骨骼肌,其余部分为平滑肌;②分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其间有神经丛(肌间神经丛,调节肌层运动)。

4.外膜①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者称为纤维膜,分布于食管和大肠末段,与周围结构相连;②由薄层结缔组织和间皮构成者称为浆膜,分布于胃、大部分小肠与大肠,表面光滑。

免疫组化抗体CDX2的质量控制

免疫组化抗体CK7的质量控制

免疫组化抗体CD30的质量控制

免疫组化抗体NapsinA的质量控制

免疫组化抗体PR的质量控制

免疫组化抗体ER的质量控制免疫组化抗体CD20的质量控制

免疫组化抗体CD3的质量控制

免疫组化抗体Ki67的质量控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