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诊断 [复制链接]

1#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性病变,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纤维瘤和乳腺癌。虽然是良性病变,其发生癌变的几率远远高于其他乳腺良性肿瘤,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因此对于导管内的病变我们应当重视。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乳头溢液和乳腺肿块,但是不是所有病例都那么典型的,也有很多不溢液,也摸不到肿块,因此对于4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乳腺常规体检是应该的。病例1:右乳导管局部扩张,其内可探及弱回声肿块,SMI超微血流成像显示肿块内有较丰富的血流信号,PW显示为低速低阻的血流频谱,此例为典型的导管内结节肿块型。病例2:此病例有左侧乳头溢液的临床表现,超声显示左侧乳腺导管扩张,其内透声差,对于这种透声差的扩张导管,二维超声经常很难判断到底是透声差还是导管内充填型的乳头状瘤,因此必须用CDFI/SMI来验证,甚至需要超声造影来证实,该病例SMI显示导管内是充填的实性成分,PW显示低速血流信号。病例3:二维提示右乳弱回声结节,此型容易误诊为其他良性病变,但是仔细观察结节周围被一层薄薄的无回声包绕,且结节与导管走形方向延续。使用CDFI显示结节内无明显血流信号,但是SMI超微血流成像显示内部丰富的血流信号,PW提示为低速低阻血流信号。通过几个病例,我们总结一下:1、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有多种表现多种分型,二维超声诊断最重要的是找到肿块与导管的关系,判断扩张导管内部回声情况,对于没有明显导管扩张表现的肿块型乳头状瘤容易误诊,应仔细观察肿块形态、周围无回声包绕以及与导管走形的关系。2、对于乳腺病灶的诊断,血流新技术的使用非常重要,特别是SMI超微血流成像技术的使用可以大大增强我们的诊断信心,其敏感度大大的超越传统CDFI,因此有此功能的超声设备建议常规使用。3、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血流频谱大多为低速的血流信息,大家看到的三个病例都是低速低阻力的血流信息,对于有无癌变可能有鉴别作用。4、对于考虑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BI-RADS分类应4a类,虽然是良性病变,但是属于癌前病变,不建议分3类,若伴有沙粒样微钙化、肿块边界不清突破导管、高速高阻血流等应考虑癌变可能,其BI-RADS分类应提高。因此一旦确诊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还是建议手术切除,术前行超声引导下体表定位/导丝定位。

推荐阅读——

右侧结肠憩室超声诊断分析

胎盘脐带异常

轮状胎盘的超声表现

咽食管憩室的超声诊断

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的超声表现

子宫内膜厚度是如何影响妊娠的?

超声检查子宫内膜需要注意的ABC

胎儿宫内缺氧的超声表现

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表现

心脏系统文章大汇总,快来看看吧!

腹部系统文章大汇总(肠道、胰腺、阑尾、胆、肾、肝脾、肺)

妇产系统文章大汇总,快来看看吧!

浅表文章大汇总(甲状腺、乳腺、淋巴结、口颌面涎腺、颈部血管、前列腺、阴囊)

课程推荐——本平台为公益性学习交流平台,欢迎广大粉丝投稿小编更多精彩内容扫描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