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SCO何建行傅俊惠刘 [复制链接]

1#
能治愈白癜风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来源:瑞e声整理:肿瘤资讯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据GLOBOCAN数据显示:年中国食管癌新发病例约为32.4万例,死亡病例约30.1万例,分别列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6位及第4位,由此可见食管癌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生活健康。

年版食管癌诊疗规范指出,对中晚期食管癌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其中临床分期在T1b~T2N+或T3~T4a任何N或可疑累及周围器官但未明确T4b的患者,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推荐术前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1A类证据Ⅰ级专家推荐)或新辅助化疗(1B类证据Ⅱ级专家推荐)。

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来自广州医院的何建行教授团队关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Ⅱ期研究入选大会壁报环节,本站特邀主要研究者刘君教授进行文字采访,邀请傅俊惠教授进行专家点评,以饕读者。

何建行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博后合作导师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

广州医院胸外科学科带头人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

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国家重点实验室肺癌组学术带头人

傅俊惠教授

医院肿瘤科副主任

广州医院食管外科主任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食管疾病多学科诊疗专委会首任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外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胸外科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食管癌学组副组长

国际食管疾病学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肝转移学组委员

中国胸外科学院华南分院高级讲师

广东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胸心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粤东诊疗中心顾问

广东省肝脏病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江苏省、河北省科技评审专家

主持多个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项目。发表SCI及国家级学术论文多篇。“肝癌外科治疗”获年汕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食管癌外科治疗系列研究”获年、年、年汕头市科技成果一等奖

刘君教授

广州医院*委副书记

广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胸外科病区主任、肿瘤外科病区副主任,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

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肺癌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胸外科分会第八届青年委员

中国医疗促进健康委员会胸外科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微创学会胸外科学组副组长

“岭南英杰工程”后备人才

广州市高层次卫生人才医学重点人才

广州市高层次人才之优秀专家

1、请您谈谈我国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的现状与瓶颈?

刘君教授:对于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而言,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为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然而,中国食管癌临床流行特征及外科治疗概况大数据分析结果提示,我国仅约20.1%的食管癌患者接受了术前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在临床诊疗中,新辅助放化疗方案由于放疗与化疗的*性叠加,患者容易出现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甚至影响手术后的恢复等情况。此外,同步放化疗需要肿瘤内外科、放疗科、营养科、病理科、内窥镜室等多学科诊疗团队(MDT)的密切合作,而我国食管癌的流行病学特点之一是农村高发于城市,同步放化疗对MDT诊疗水平要求之高医院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食管癌患者亟需有效性、安全性和可及性更高的治疗方案。

2、请您浅述设计这项研究的初衷与依据是?

刘君教授: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加手术的治疗方案得以成为国内外指南的推荐方案,主要依据为NEOCRTEC及CROSS研究的成果,然而,研究中远处复发的患者占所有复发患者的71.0%,CROSS研究中远处复发则占所有复发的80.5%,提示新辅助放化疗术后复发模式以远处转移为主,局部晚期食管癌仍缺乏有效的全身治疗手段。

卡瑞利珠单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人源化PD-1检查点抑制剂,可通过解除恶性肿瘤的免疫抑制作用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其晚期食管癌适应证的获批充分显示了其在食管癌的抗肿瘤活性,为去放疗的新辅助治疗方案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手段。为了探索更为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我们设计了该项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3、请您简单介绍下NIC-ESCC的研究设计?

刘君教授:这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的Ⅱ期临床研究中,纳入组织或细胞学确诊的ESCC(cTNMⅡ~ⅣA期)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进行2个周期的新辅助免疫加化疗,具体用药方案如下:卡瑞利珠单抗(第1天mg)+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总剂量mg/m2分别于第1天和第8天完成)+顺铂(总剂量75mg/m2分第1-第3天完成)21天为一个周期。新辅助治疗结束6周后行食管癌根治术。研究主要终点是原发肿瘤的完全病理缓解(CPR)率,探索性终点是肿瘤基因组图谱、原发肿瘤灶微环境与病理反应之间的关系。

4、请您谈谈该研究主要的疗效数据如何?

刘君教授:该研究纳入了56例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至少一个周期的研究方案规定的新辅助治疗,在28例具备基线PD-L1表达水平资料的受试者中,46.4%的受试者PD-L1CPS评分≥1。共有51例患者接受了手术且均为R0切除,在接受手术的患者中,8例患者的肿瘤原发病灶达到了完全的病理学缓解,CPR率为35.3%,76.5%患者实现了TNM分期的降期。影像学评价方面,基于RECIST1.1标准的客观缓解率为66.7%,包括7例影像学病理缓解(CR)和27例部分缓解(PR)。

5、请您谈谈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在该研究中的安全性如何?

刘君教授:在新辅助治疗的过程中,85.7%的受试者出现过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主要为1~2级的不良事件,最常见的包括白细胞减少(36%)、呕吐(34%)和脱发(32%)。仅6例(10.7%)受试者发生了3级不良事件,研究过程中未出现过4~5级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37.5%的受试者出现过免疫相关的不良事件,其中最常见的包括1~2级的斑丘疹(13%)和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9%)。

6、请您简要谈谈该研究的创新性发现?

刘君教授:通过对受试者治疗前常见食管癌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检测,该研究发现受试者治疗前CREBBP和KMT2D突变的存在与其未能从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中获益[即不完全病理缓解(IPR)和影像学疾病稳定(SD)]存在相关性(CREBBP,P=0.;KMT2D,P=0.)。

此外,该研究对23例受试者新辅助治疗前后的组织样本进行了多重免疫荧光检测,检测结果提示CD8+T数量在两个周期的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后得到了显著提升,且这一趋势在完全或主要病理学缓解的受试者中更为显著。

这些探索性研究成果将为未来开展进一步探索食管癌特异性标志物的大型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方向。

专家点评

傅俊惠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往往给患者带来了较多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又不尽如人意,局部晚期食管癌领域亟需一种更为有效且安全的全身治疗手段。该研究成果显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食管癌新辅助治疗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完全病理学缓解率35.3%,较新辅助化疗有显著提升,且安全性可控,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不到11%,而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7.5%亦提示该治疗方案相对安全,该研究提示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有望成为局部晚期可手术切除食管癌的可靠治疗手段之一。

责任编辑:Linda排版编辑:H.K版权声明版权归“瑞e声”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注明文章来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