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内镜中心微创治疗技术再攀高峰,在院长杨晓钟带领指导下,戴伟杰、谢睿主任团队自主完成了首例食管癌前病变的射频消融治疗手术(RAF),清除病灶的同时有效预防了既往内镜下剥离术(ESD)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为广大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手术顺利开展的同时也填补了苏北地区此项技术的空白!
患者为一位80岁老爹,淮安市一院查胃镜提示食管距门齿29-35cm粘膜粗糙,表面稍糜烂,NBI下呈茶褐色改变,病灶接近环周,病理提示为食管高级别瘤变,如采取常规ESD治疗,术后一般都会发生食管狭窄。同时,患者年龄较大,基础病较多,外科手术风险较大。主治医师耐心给家属介绍环周型食管癌前病变各种治疗方式的利弊,患者及家属充分考虑后,选择射频消融术。
“太感谢了,现在啥感觉都没有,就是肚子有点饿!”第二天早查房时老爷子难掩激动之情:“现在科技真发达了,手术竟然不用动刀子,身上看不到疤痕”。
内镜下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热效应导致黏膜病变凝固、坏死的治疗方式,此技术并不像外科手术那样需要切除部分器官,或者像内镜下黏膜术切除部分食管黏膜,RAF治疗深度未累及到黏膜下层及固有肌层,因此术后狭窄发生概率明显降低,同时还避免穿孔的发生。当然,RAF有其适应症,常用于食管病变范围较大(环周大于3/4),长度较长(大于3cm)以及不止一处病灶的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以及其它一些消化道疾病如Barrett食管、重度萎缩性胃炎、胃窦毛细血管扩张症、放射性直肠炎等表浅病变。
特别提醒:
针对长期反复出现反酸烧心、吞咽不适感、胸痛的患者,长期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伴有消瘦、便血的患者,尤其是家族成员中有食管癌、胃癌、结肠癌患者,年龄大于45岁时,应及早进行胃肠镜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医院宣传处
图文:宋伟
编辑:陆雪川
审核:王树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