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一家近日来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做全身体检,结果发现,老小6口人都感染上了幽门螺杆菌。
老李纳闷了,不做体检不知道,一检查便查出了毛病,为啥一家人都会得这种菌,这是怎么感染的呢?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它是胃粘膜慢性发炎的元凶,会引起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甚至会导致胃癌。它喜欢藏在感染者的胃液、唾液和粪便里。
老李一家是个典型的案例,就拿他们家来说,一家6口人都是幽门螺杆菌的易感人群。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其中有故事。今日小编就来讲讲老李一家的“幽门”故事。
坏习惯多多此菌赖上了老李
1
老李自诉有很多坏习惯,例如上完厕所后从不洗手。作为厌氧菌的幽门螺杆菌,从此便赖上了老李,一发不可收拾,成功粘上了他的双手。正是饭点儿,老李刚喝了点酒,用手抓起了个点心就吃起来,机智如菌,成功潜入了老李的胃。
一次么么哒此菌通过唾液传给他人
2
老李喜欢抽烟、喝酒、熬夜看球,还非常爱吃腥辣的东西,这些坏习惯都让他的胃粘膜变得脆弱。这对幽门螺杆菌“宝宝”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很快壮大了幽门螺杆菌的队伍。在一次和媳妇么么哒的时候,幽门螺杆菌就通过唾液进入老李媳妇体内。
如此尽孝此菌顺理成章进入家人胃里
3
不得不说,老李是个孝子,吃饭的时候特别喜欢给父母夹菜。好心有时候也会办坏事,这么一来二去,幽门螺杆菌不想去祸害二老都难。就这样,幽门螺杆菌在餐桌上又拿下了两位老人和老李的大女儿和小儿子。
减少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速度,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呢?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生冷食品要洗干净才能吃。
3.集体用餐时最好用分餐制,给人夹菜用公筷。
4.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要给他准备专门的碗筷。
5.成人不要用嘴去触碰婴儿的奶瓶、勺子,更不要嚼碎了东西喂孩子。
以下几类人需彻底消灭幽门螺杆菌:
患有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早期胃癌术后患者、慢性胃炎(伴黏膜萎缩或糜烂)患者。
以下几类人得了幽门螺杆菌需治疗:
1.有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的人;
2.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的人;
3.有胃癌家族史的人;
4.有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的人;
5.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的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人。
有两类儿童需要查查幽门螺杆菌:
1.儿童家族直系亲属父母等有胃肠肿瘤病史的,需要查幽门螺旋杆菌。
2.患有反复难治性缺铁性贫血的儿童,找不到其他原因时,需要查幽门螺杆菌。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属于幽门螺杆菌高发国家,此菌在部分地区的感染率甚至高达90%。幽门螺杆菌传染力强,传播途径多,此菌不容忽视!
如何检测出幽门螺杆菌呢?
1.胃镜:胃病首次检查就是做胃镜,直接把幽门螺杆菌检查包含在内了。
2.吹气检查:碳13尿素呼气试验。上午空腹检查,检查时给两个类似盛豆浆的袋子,先吹满一个,然后服用碳13尿素胶囊,间隔半小时,再吹满第二个,将两个袋子插到仪器上进行对比分析。
3.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查:通过抽血检查血液中是否存在HP抗体。
本期指导专家
马松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惠州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省中西医消化内镜分会委员、省肝脏病学会肝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省肝脏病学会胆胰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省肠内肠外营养学会管道学组成员。
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常握各种消化内镜,开展内镜下各种治疗,熟练开展ERCP、ESD及静脉曲张内镜下介入治疗、消化道支架置放等内镜下介入治疗;承担省级及市级科研课题多项。
陈宇宁,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对于消化内科Barrett食管、肝病、老年性便秘以及炎症性肠病等诊治颇有心得。
图片来源
网络
供稿
健康管理中心*敏
编辑
企划办许燕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