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昌浩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神经内一科副主任,市后备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五四青年奖团队--脑卒中与认知障碍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评审专家。一直从事神经内科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致力于对严重威胁本地区的脑血管病、认知障碍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防控和宣教工作。担任中国卒中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省医学会卒中分会委员,省卒中学会理事,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分会副会长,脑卒中分会常务委员,省脑血管病学会小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牡丹江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
△
近年来,青年卒中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脑卒中常遗留工作能力和生活障碍,而青年又是社会、家庭的中坚力量,所以青年卒中的发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尽管近年来青年卒中在诊断和治疗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给患者本人、患者的家庭以及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青年卒中是指发生在18~45岁之间的脑卒中事件,大约占全部脑卒中的5%~10%。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青年卒中发病率约占9.77%。其病因复杂多样,有与中老年卒中共同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也有其独有的自身特点。
1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
在青年卒中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仍是其主要原因,占15%~25%。引起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卒中家族史等。也可能与肥胖、吸烟、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加快、高热量饮食有关。
2心源性疾病
心源性栓塞在青年卒中患者中高达20%~30%。与老年心源性脑卒中常见的非瓣膜性房颤和缺血性心脏病不同的是:其原因更复杂,瓣膜病、卵圆孔未闭、二尖瓣脱垂、心脏室壁瘤、心律失常等的比例更高。
3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血管病变
1.感染性血管病变
包括各种性质的脑动脉炎。常见的有钩端螺旋体病、结缔组织疾病、结核杆菌、梅*螺旋体、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烟雾病、多发性大动脉炎、风湿性脑动脉炎等。
2.非感染性血管病变
包括夹层动脉瘤、纤维肌营养不良、放疗后肌纤维增生、淀粉样脑血管病等,其中夹层动脉瘤是已确定的脑卒中原因。国外近年报道发现,约20%的青年卒中患者被诊断为夹层动脉瘤。
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同型半胱氨酸通过损伤血管内皮,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增加血液中血小板的黏附性,从而导致早期动脉硬化的发生。
5血液异常
主要是由多种引起高凝的血液系统疾病,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Ⅲ的缺乏,抗磷脂抗体综合征,镰状细胞贫血,怀孕及产褥期或口服避孕药引起的高凝状态。
6遗传因素
很多不明原因的青年卒中也考虑为遗传因素认识不足造成的。常见的有线粒体脑肌病、CADASIL(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合并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以及Fabry病(弥漫性血管角质瘤)等。目前认为,青年卒中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为多种危险因素所致。亦有小部分病例是单基因遗传缺陷引起的。
7其他原因
青年卒中的病因还包括:吸烟、酗酒、药物滥用、偏头痛、先天性血管畸形、反流性食管炎、甲状腺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针对青年卒中病因的预防和治疗能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如青年卒中常见的动脉夹层和卵圆孔未闭,经积极治疗就能很好的预防再发。
因此,充分了解青年卒中的特点,积极寻找病因及危险因素,才能更准确地判断病情、指导治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尽管青年卒中的病因研究已经很广泛,但目前仍有20%~30%的病因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有规律的生活原是健康与长寿的秘诀。——巴尔扎克
威迈医疗咨询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