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食管一线之光晚期食管癌肺转移后PD [复制链接]

1#

我国食管癌患者中鳞癌最为常见,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治疗后容易复发转移,针对晚期食管癌复发转移患者,研究证实免疫联合化疗是有效治疗手段,比如替雷利珠单抗RATIONALE研究结果在去年ESMOAsia公布并于今年6月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linicalCancerResearch上正式发表,这一研究结果也是全球首个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食管鳞癌的证据。此后在今年ESMO上更多研究证据也进一步说明了免疫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这一探索方向的正确性。

本期我们将分享一例晚期食管癌肺转移患者,使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18周期,疗效稳定在SD,可见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一线治疗中的疗效,期待能更好助力临床诊疗!

刘肖肖博士

主治医师、讲师

年入职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主要从事胸部肿瘤临床诊疗与免疫治疗基础研究的相关工作,年获江苏省“双创博士”荣誉,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50分,单篇影响因子最高12.分,相关研究发表于《ACScentralscience》、《Theranostics》、《Nanomedicine-NBM》等学术期刊,主持参与国自然及省自然科研课题多项,参编专著1部。

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患者女性,72岁。

主诉:确诊食管鳞癌3年余,肺转移治疗后。

病史:患者既往因“进行性吞咽困难”医院:1.行电子胃镜检查示:胸中段食管恶性肿瘤;2.活检病理示:(食管)低分化鳞癌;3.胸部CT示:胸中段食管管壁增厚(肿瘤可能性大),肝胃间隙淋巴结增大。查体:ECOGPS评分:1分,体表面积:1.39m2,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右肺呼吸音稍粗。当时诊断为胸中段食管鳞癌(T4N1M0,III期)(按照版《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标准》)。初期治疗经过:考虑病变范围较广,手术风险较大,患者及家属拒绝手术治疗;前后分别行GP方案化疗5周期,和食管病灶局部放疗,DT59.7Gy/31f,后未续行任何抗肿瘤治疗。

诊断:后患者因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复查胸部CT示:较前片食管中上段管壁增厚,两肺新增多发结节,考虑晚期食管癌肺转移。

治疗经过及疗效评价

替雷利珠单抗mgD1+紫杉醇mgD1+顺铂82mgD2;出院后出现Ⅲ度骨髓抑制。

替雷利珠单抗mgD1+紫杉醇mgD1+顺铂82mgD2;5周期后,影像学检查提示病灶缩小,患者自觉进食梗阻症状明显改善。

替雷利珠单抗mgD1+紫杉醇mgD1;维持治疗11周期后,复查PET-CT提示肿瘤病灶处无明显高代谢征象。

替雷利珠单抗mgD1,维持治疗。

2周期治疗后

4周期治疗后

6周期治疗后

8周期治疗后

10周期治疗后

12周期治疗后

从左至右:14周期、16周期及18周期治疗后

治疗期间体重变化曲线

(横坐标:治疗周期数;纵坐标:体重/kg)

病例总结

本例患者初诊为胸中段食管鳞癌(T4N1M0,III期),初治时曾予以GP方案化疗5周期、食管病灶局部放疗(DT59.7Gy/31f),后出现晚期肺转移,病情进展。对于这例晚期食管癌肺转移患者,一线采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后,用药期间靶病灶一直处于缩小状态,截至最近一次随访,疗效稳定在SD。用药期间,患者出现III度骨髓抑制,予以对症处理后好转,总体耐受性良好。

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期间疗效评估

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期间病灶变化(横坐标:治疗周期数)

姚元虎教授

医院

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江苏省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放射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徐州市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州市核学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第五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徐州医科大学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获徐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主持参与国家及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等学术论文20余篇,副主编、参编专著3部。

专家点评

大多数食管癌患者在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当因吞咽困难就诊时多已至疾病中晚期,治疗手段局限,疗效有限。食管癌治疗方案的进展多年来乏善可陈,直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打破多年沉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开启了食管癌治疗新纪元,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新版食管癌诊疗指南中,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食管癌二线治疗的推荐治疗方案。一线方面,替雷利珠单抗RATIONALE研究[1]结果在去年ESMOAsia公布并于今年6月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linicalCancerResearch上正式发表,这一研究结果也是全球首个免疫联合化疗一线证据。在RATIONALE研究突破性成绩后,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作为不可切除、局部晚期复发性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一线治疗Ⅲ期全球多中心研究(RATIONALE研究)正在顺利进行中。

本例患者初诊为胸中段食管鳞癌(T4N1M0,III期),初治时曾予以GP方案化疗5周期、食管病灶局部放疗(DT59.7Gy/31f),后出现晚期肺转移,病情进展。这例晚期食管癌肺转移患者在接受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期间,靶病灶一直处于缩小状态,截至最近一次随访,疗效稳定在SD。

替雷利珠单抗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人源化IgG4单克隆抗体),有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其通过Fc段改造,去除了与FcγR的结合,避免了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ADCP)效应导致的T细胞消耗,始终保持T细胞杀伤作用,显著增强了抗肿瘤活性[2,3],为PD-1单抗的改构增效提供了良好示范。因此替雷利珠单抗具有抗肿瘤活性强、亲和力高、解离速度慢等诸多优点,表现更加令人期待。期待替雷利珠单抗能在国际抗癌领域中继续唱响中国声音,充分发挥其药学优势,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XuJM,etal.ClinCancerRes.Sep1;26(17):-.

doi:10./-.CCR-19-.EpubJun19.

[2]LeeA,KeamSJ.Drugs.;80:-.

[3]DahanR,CancerCell.;28(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