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千名干部下访:连民心化矛盾解难题_河南
32年来曾经500余次赴京上访,市县干部多年来苦口婆心也难以打动的辉县市一名上访人,面对下访队员却由衷感叹:“你们是我上访30多年来遇到的最好的干部!我以后不上访了。”确实,他的话表达了那些“老上访”的心声。
“通过开展‘千名干部下访’活动,就是要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集中解决一批信访案件,促进全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确保社会发展大局的稳定。”新乡市委书记吴天君说。
“为百姓分忧,为基层解难,为发展聚力”,这是千名下访干部的共同心愿。而一个个案件的解决,也密切了*群、干群关系,促进了新乡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我们要找工作组”
2006年2月28日,从各个部门抽调的1000余名干部背着行囊、带着案件来到了群众中间。“我们要找工作组。”下派的12个工作队、8个专项工作组如磁石一样吸引着上访群众的脚步。驻各县市工作队的门前几乎天天都有上访群众,工作队员的微笑和耐心消除了他们的抵触心理,稳定了他们的思想。
长垣县一位信访人在长期信访中反映的问题多达22个,为了查清事实,工作队员们先后20多次来到其所在的乡村调查,做笔录,查相关资料。仅为搞清田的问题,冒着酷暑,他们和信访人多次到田间进行实地丈量,直到他认同。
实事求是解决问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下访,对于工作队成员来说更多的是走访。
延津县有一个反映村干部经济问题的案件,下访队员走访了60多户200多名村民,创下了走访调查的纪录。为了彻底查清问题,下访队员先后6次去一个村展开调查,仅调查笔录就记了80余份。
“包案下访真是一种对自己工作能力的锻炼,对群众观念的考验。”这是在处理积案时队员们的亲身体会。
“你要一心为群众工作,不要管我”
在新乡,流传着一个80岁老母抱病嘱儿去下访的动人故事。驻卫滨区平原乡下访工作队队员段山林80岁的老母亲突患脑血栓,这个时候,段山林所包的案件也到了紧张的解决问题阶段,他急在心头。看到儿子在为百姓办实事,母亲对他说:“你在为群众办重要的事,你要一心为群众工作,不要管我。”
新乡市工人街小区群众上访是个老大难问题,涉及城市规划、拆迁安置、供水、供电、房屋产权等方面。下访队员针对他们上访10年来的8个问题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各部门协调不到位,于是多次协调近10个相关部门,从具体问题入手使案件有了突破,得到了工人街群众代表的认可。
带着感情帮扶解难题
2001年,牧野区牧野乡经研究决定修建村内道路,依村上规划占用了某信访人的宅基地。他先后19次赴京非正常上访,到省、市、区上访不计其数,是有名的“上访专业户”。针对他的问题,下访工作队先后5次到信访人家中现场勘验,并走访邻居,调查情况,晓之以情,动之以理。2006年5月,信访人终于接受了按*策对其房屋给予的合理补偿,这一长达5年之久的疑难信访案件终于得以圆满解决。
4个多月来下访队员们努力去办好每一件案件,做好每一件事情,顶起了新乡市社会稳定局面明显好转的明朗天空。在解决案件的同时,新的信访理念也在实践中经受着检验,新的信访长效机制正在牧野大地形成、生长……②9 □本报聂广鹏 本报通讯员张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