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了就躺床上睡觉,
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事,
在一些人的生活中,
却成为了奢侈。
4月6日,医院胸外科主任李刚与其带领的胸外科团队为该患者进行了临床诊断和讨论,根据患者身体实际状况,通过微创手术为患者实施了“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Dor抗返流术,即修补食管裂孔,同时进行胃底折叠,使胃酸无法逆流到食管。赶走了影响老人20多年正常生活的“罪魁祸首”——胃食管返流病。如今,她终于可以正常的躺着睡着了。
“熬了20多年了,每天晚上我只要平躺在床上,就会被胃里的返流物呛得难受,心里面就像有一团火在烤着我一样,每晚也只能这么半躺着睡两三个小时。”提起胃食管返流病,着实让91岁高龄的刘奶奶苦不堪言。“手术做完当晚,她就平躺着睡了一晚上,虽然已经91岁了,但第二天精神头却非常好,手术之前想都不敢想。”据患者家属回忆,20多年前老人发现自己出现返酸,医院的消化内科就诊,口服药物治疗进行保守治疗,但在10多年前症状逐渐加重,晚上只要一躺下睡觉,就感觉返酸,被胃里的返流物呛得难受,口服药物效果也不明显,只好每晚都半躺着睡觉,医院都建议开胸手术,但是担心年龄大,开胸手术风险高,就这样坚持半躺着睡觉。医院胸外科通过微创手术,不开刀就治疗好了返流的症状,已经连续5天平躺着睡觉的老人家每天都睡得好,心情相当不错。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简单来说,就是在胃与食管的连接处构建一道‘围墙’,从根本上堵住返流的通路。”李刚主任表示,胃食管返流病常常合并食管裂孔疝,二者的症状交替重叠,微创手术过程中可同时修补缺损,用胃底包绕贲门半周或一周,形成“围脖”样结构,胃内的正压传到“围脖”并压迫贲门部,形成单向阀门,使食物只能单方向由食管进入胃内,但不能由胃返流入食管,从根本上堵住返流的通路。术后,该病人腹壁上仅留下了0.5至1厘米大小的小孔,曾经的烧心、返酸、呛醒等症状基本消失,加之护理人员术前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术后通过雾化吸入和机械辅助排痰、胃肠减压等方式的精心护理,老人康复过程明显加快,同时承受的痛苦也明显减轻。
药物治疗是‘治标’,手术治疗才是‘治本’,外科手术修补食管裂孔疝是治疗这种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但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开胸或开腹进行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时间长,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利用腹腔镜下治疗食管裂孔疝是目前公认的“金标准”,该技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抗返流效果好等明显优势。
食管裂孔疝:
就是指本应该在腹腔里的胃,有一部分经过胸与腹之间的孔洞——食管裂孔,跑到了胸腔里,使胃和食管之间的“阀门”不起作用,导致胃酸反流到食管,刺激食管引起的损伤和不适。
手术适应症包括:
(1)内科治疗无效,以及相关并发症如食管炎、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
(2)最大药物治疗效果症状仍不缓解;
(3)伴有有症状的食管旁疝;
(4)患者拒绝PPI治疗;
(5)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
(6)影响生活质量的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食管外症状如反流性哮喘、反流性咳嗽、反流性胸痛、反流性睡眠障碍等。治疗目标包括有效缓解症状、治愈食管炎、提高生命质量和预防并发症。
据了解,我院胸外科现已成功完成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Dor抗返流术30余台次,手术量位居鲁西南地区领先地位。本例手术的成功开展,打破了我院胸外科利用腹腔镜,实施微创手术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最高年龄界限。下一步,我院胸外科将继续开展此项微创技术,为更多患者提供安全、规范、微创化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