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家生产红药水、紫药水的地方小制药厂起步,恒瑞医药在年出任厂长之位的“少帅”孙飘扬引领下披荆斩棘,一路开挂式高歌猛进,发展成研发、生产、商业化均衡无短板的行业翘楚,作为中国医药行业的一面旗帜叱诧风云数十载。
时移势异,近年来受集中带量采购、医保谈判、同质化竞争等因素影响,整个中国医药行业的价值逻辑崩塌重塑。年,恒瑞首次遭遇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降20.96%,净利润同比下降17.35%。
压力之下,恒瑞一方面缩减销售团队,另一方面大刀阔斧地开辟创新药战场,重金加注研发,10年来累计研发投入超过亿元,年更是达到62.03亿元,同比增长24.34%,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3.95%,创历史新高。
从仿创结合到创新驱动,恒瑞的转型之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年迄今已有11款创新药获批上市,成为当前创新药获批最多的中国药企。此外,恒瑞有5款创新药处于上市申请阶段,12款创新药已进入临床Ⅲ期,60余款创新药正在临床开发。
恒瑞已上市创新药(统计时间截止.7.11),来源:CPhI制药在线
拥有丰富的创新药管线就可以高枕无忧吗?答案并不乐观,创新药在支付端同样面临着医保谈判的冲击。去年恒瑞重磅产品PD-1单抗卡瑞利珠以85%的降幅、艾司氯胺酮68%的价格降幅度却未能达到理想中的“以价换量”,尽管进入医保后销量有所增长,但难以抵消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年,卡瑞利珠销量为.43万瓶,较年增加.77%的情况下,销售额依然同比下滑;硫培非格司亭和马来酸吡咯替尼,销量同比分别增加37.51%和22.85%;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销量同比增加18.35%。即使各单品销量均增加明显,恒瑞年抗肿瘤业务营收.71亿元,同比下滑14.39%。
展望未来,恒瑞将何去何从?结合当前医药行业动向,笔者斗胆来探讨恒瑞未来可能的发展道路。
出海
内卷如斯,众多创新药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入美国市场,如能越过重重阻碍通过FDA审批无疑也将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广泛的认可。传奇生物CAR-T产品Carvykti今年2月28日获批,短短四个月间销售额已达万美元;九安医疗凭借美国订单年一季度净利润高达.12亿元,同比增长.35%。广袤的海外市场、诱人的利润搅动着医药人的情绪,“出海”成为医药行业的最激动人心的热点话题。
在“出海战略”上,恒瑞展现了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年,恒瑞医药海外研发投入共计12.36亿元,占总体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19.93%。今年5月,恒瑞传出成立全资子公司LuzsanaBiotechnology,负责恒瑞医药管线产品的海外开发和商业化。LuzsanaBiotechnology在东京、巴塞尔、瑞士、普林斯顿、新泽西州等地拥有办公场所,CEO为前默克高管ScottFilosi。5月12日,恒瑞医药宣布,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一线治疗肝细胞癌的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达到方案预设的优效标准,可以显著延长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总生存期(OS)。基于此,恒瑞拟向美国FDA递交新药上市的沟通交流申请。
出海的征途在风光旖旎之外更有一派惊涛骇浪、波诡云谲的景象,一不留神即有阖舟倾覆、有去无回的风险。7月14日,百济神州公告显示FDA因新冠旅行限制无法如期完成现场核查,将延长公司PD-1替雷利珠单抗针对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二线治疗的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审评时间。雪上加霜的是,根据FDA的反馈意见,诺华将放弃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美国上市申请计划。君实生物、康方生物、百济神州三家代表中国医药研发实力的企业均将目光投向鼻咽癌这一小适应证,PD-1的竞速从国内市场卷向海外。
信达生物因临床试验设计出海受阻,君实与百济因新冠旅行限制而延期,即使我们做出符合FDA要求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排除万难完成现场核查,就确定会获得FDA的垂青吗?会不会发现坑下连着另一坑?强有力的海外同盟或许会成为恒瑞出海之路的一大助力。
CXO
在新出炉的半年报中,药明康德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68.52%;归母净利润46.36亿元,同比增长73.29%;扣非后净利润38.5亿元,同比增长81%。药明生物、凯莱英、博腾股份等CXO标志性企业均业绩亮眼,呈现一派生机勃勃之象。
部分CXO企业H1业绩
热闹背后也蕴含着隐忧,一方面来自资本寒冬笼罩下新药项目的缩减,另一方面来自创新药企的强势入局。信达生物成立夏尔巴生物,除作为信达生物生产供应商外,承接外部CDMO业务;君实生物临港生产基地一期项目产能高达3万升,外界猜测隐含布局CDMO的战略;荣昌生物通过迈百瑞生物布局ADC技术领域的CDMO,在烟台、上海、美国圣地亚哥设立3个研发及生产中心;复宏汉霖由全资子公司安腾瑞霖对外承接生物药CDMO服务,业务涵盖单抗、重组蛋白、融合蛋白、双抗等。
创新药企入局CXO,既是为利润增长点寻找新的突破口,又可盘活闲置产能缓解资金压力。那么,一向以稳健均衡著称的恒瑞有可能加入CXO大军吗?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从项目方角度出发,委托恒瑞开展CXO业务或许醉翁之意不在酒,其中蕴含基于恒瑞强大商业化能力的深入合作期许,从CXO到CDMO到CSO将会成为一种潮流打法吗?
颜值经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伴随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自我投资意识的增强,“颜值经济”处于飞速发展期。环顾四周,医药企业涉足“颜值经济”屡见不鲜,从片仔癀珍珠霜、马应龙眼霜、各式各样的面膜到减肥、毛发护理、医美系列产品,呈现愈演愈烈之态。
今年第七批集采刚刚结束之际,四环医药公告称拟出售部分或者全部仿制药业务及资产,这标志着四环医药将在“创新药+医美”的战略方针指引下架构重塑。医药企业进军医美行业具有天然的技术优势,医美板块的高估值也让医药企业望洋兴叹。以华东医药为例,一季度华东医药医美板块实现销售4.53亿,爱美客营收为4.31亿。截至7月27日收盘,华东医药总市值.29亿,市盈率36.63;爱美客总市值亿,市盈率.38。似乎占重头戏的整个医药业务成了拖累企业估值的负资产,这样看来,四环医药剥离整个仿制药板块也顺理成章。
恒瑞与之相关的一款产品是其子公司瑞石生物用于治疗斑秃的JAK1抑制剂SHR片,目前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在国产斑秃用药中居于第一梯队。作为全球发病率第二高的脱发症状,斑秃在全球范围有1.47亿患者,中国患者约万。假若恒瑞将目标瞄准“颜值经济”,开拓深耕,将是另一片未知的广阔空间。
国内外脱发药物产品梳理
分拆上市
恒瑞医药前任董事长、总经理周云曙曾经慨叹:恒瑞不是不想搞创新,但是资本市场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我们。我们需要保证销售额、利润、研发费用持续增长,要做“三好学生”,是不容易的。创新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国内医药企业仅靠自我反哺造血难以大手笔扩充管线,除定向募资之外,分拆已经成了近年来成熟期医药企业获得新融资的重要手段。
新药研发投入金额排行榜,来源:药智网
以药明系为例,药明康德主营CXO业务,药明生物聚焦生物制药领域,药明巨诺专注CAR-T等细胞免疫疗法,三家公司总市值超过亿人民币,此外药明系企业还包括基石药业、华领医药、天演药业等十余家上市公司,打造出一个纵横交错的医药生态矩阵。
分拆上市在近几年的医药行业屡见不鲜,如复星医药和复宏汉霖、华兰生物和华兰疫苗、乐普医疗和乐普生物等。最为激进的莫过于微创,迄今已成功分拆出心脉医疗、心通医疗、微创机器人、微创脑科学四家上市公司,微创电生理也已获证监会批复同意……
根据年1月公布的《上市公司分拆规则(试行)》,上市公司分拆出去的子公司应满足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不超过母公司的50%、净资产不得超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的30%;并规定子公司主要业务或资产若属于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时主要业务或资产的,不得分拆上市。这意味着分拆的多是占比不高的创新业务板块。
恒瑞自年便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苏州盛迪亚,主要从事生物创新药与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中试、生产、销售。今年5月,恒瑞孵化成立的瑞石生物宣布完成近一亿美元A轮融资,由华盖资本旗下医疗基金及其管理的首都大健康基金共同领投,楹联健康基金、张江浩珩、清科产投、翰颐资本跟投。瑞石生物目前的四款核心在研药物均为国家I类新药,其中重磅产品SHR片已处于Ⅲ期临床研究阶段,针对特应性皮炎、溃疡性结肠炎、斑秃三个适应症。
瑞石生物的核心在研产品,来源:医药魔方NextPharma
如发展顺利,瑞石生物走向IPO只是时间问题。
结语
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恒瑞的发展史是中国医药行业三十年的一个缩影,不得不承受的转型阵痛更是时代烙印的象征。医药行业是永不落幕的朝阳产业,也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卫生健康事业。行业逻辑重塑之际,现金在握,仓廪充实,将成为熬过艰难重生涅槃的底气与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