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25日,《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在线发医院遗传学研究室柯杨教授课题组题“EstimatingcancersurvivalandprevalencewiththeMedical-Insurance-System-basedCancerSurveillanceSystem(MIS-CASS):AnempiricalstudyinCh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创新性地利用河南省滑县的医保系统与死因监测大数据,建立了数据清洗、对接、质控、分析和报告的标准化流程,首次报告了该地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等主要瘤种的人群现患率(患病率、流行率)及癌症患者生存率,为明确当地恶性肿瘤负担及患者预后、建立健全癌症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也结束了当地无癌症现患及生存数据的历史。该报告第一作者为该团队田洪瑞博士,课题组负责人柯杨教授、何忠虎研究员及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Isabeldos-Santos-Silva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作为全球第二大死因,癌症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数据,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万(占全球23.7%),癌症死亡病例万(占全球30.2%)。人群水平的癌症现患率与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是癌症监测领域中的两个重要维度。现患率衡量的是在特定时点全体人群中癌症患者的现存情况,反映癌症的人群总体负担[2]。生存率反映的是癌症患者诊疗后预后转归的平均水平,提示疾病本身致死能力的同时亦体现其防控与临床诊疗效果[3]。常态化的现患与生存监测能够为癌症防控相关政策的精准制定、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以及肿瘤防治计划的实施效果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国际范围内,癌症的现患与生存监测主要依托于人群肿瘤登记与报告系统开展。我国的肿瘤登记工作以“监测哨点辖区内的定点医疗机构报告”为主要形式,目前已覆盖我国总人口的43%。然而,由于肿瘤现患与生存监测高度依赖于对癌症患者生存状态的高标准个体化随访,常规开展难度很大,因此我国癌症现患及生存数据仍主要以专项科研报告形式发布[4-6],尚未形成常规工作模式。
河南省滑县地处我国豫北地区,总人口约万,以农业人口为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参保比例稳定在99%以上。目前该地区尚未被国家肿瘤登记系统覆盖,恶性肿瘤的流行水平与患者生存状况不明确。
柯杨教授课题组利用全人群覆盖的“新农合报销数据”先期对-年全县域范围内的癌症新发病例进行识别,进一步对接该县“死因监测系统”并开展大规模的个体化主动随访验证,在评估死因监测系统数据完整性与准确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数据清洗、对接、质控、分析和报告”的标准化流程,对该县包括食管癌、胃癌在内的主要恶性肿瘤及恶性肿瘤总体现患率及生存率数据进行了详细报告与比较性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作为当地高发瘤种,年滑县食管癌现患率高达99.8/10万,性别差异较小(男-女性现患率比为1.1),而同期胃癌现患率为41.5/10万,其中男性整体现患率为女性的2.3倍。食管癌与胃癌的现患负担主要集中在65-79岁人群,值得引起疾病防控与医疗保障有关部门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