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饱受胃病之苦,到了体检季,很多人的体检报告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损伤,加上胃癌发病率居高不下,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该做胃镜的时候那是“躲也躲不掉的”。
胃镜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检查?
胃镜检查,也叫“食管、胃、十二指肠检查”,是消化科医生常用于检查上消化道病变的首选方法,也是消化性溃疡诊断的金标准。胃镜检查可以实时反映检查部位的真实情况,必要时,还可以针对可疑病变部位行病理活检和细胞学的检查。
胃镜是一条黑色塑料包裹导光纤维的细长管子,前端有内视镜头,直径约1公分。医生在检查过程中会将胃镜沿着受试者的口腔缓慢放至舌根部,并依次检查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检查过程约5-10分钟,若需活检切片,检查时间会适当延长。
胃镜真的那么痛苦吗?
首先胃镜并不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很难受”,不能道听途说。胃镜有普通胃镜、清醒镇静胃镜和麻醉胃镜之分,后两种通常称之为“无痛胃镜”。普通胃镜检查仅是当胃镜通过咽部时有些不适而已,往往心理作怪加重不适感。如果对胃镜检查异常害怕,精神过度紧张,或者希望能在没有知觉的状态下舒适地完成胃镜检查,患者可选择“无痛胃镜”。而且现在的内镜口径、性能等得到很大的改良,患者已经可以接受当中的不适感;当然患者在选择检查方式时,应权衡利弊,根据实际需求抉择出最适合自身条件的个性化检查方式。
胃镜检查是做什么的?
胃镜检查用来诊断各类上消化道疾病,通过胃镜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和降段的黏膜,用来诊断或排除上消化道炎症(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溃疡、肿瘤、息肉、憩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狭窄、畸形或异物等。
哪些人需要做检查呢?
1、胸骨后疼痛、烧心、吞咽困难、中上腹不适或胀痛、早饱、纳差、消瘦、呕吐和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可快速作出定性和定位的诊断。
2、上消化道病变的术后都应该行胃镜检查随访。
3、尤其对于上消化道出血者,有条件的应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作紧急胃镜检查。
如何快速看懂胃镜检查报告
胃镜检查报告单通常包括两部分:
1、第一部分为胃镜所见
胃镜所见是胃镜检查医生检查过程中肉眼所见的客观记录,通常不带有主观因素。
这部分内容包括食管、胃底、胃体、胃角、胃窦、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降部等消化道各部分所见情况,如是否充血、水肿,有无溃疡、新生物等。
通常按部位分别描写,如有溃疡,还应描写溃疡大小、边缘情况、有无出血,是否可能是肿瘤。
2、第二部分为胃镜诊断
通常写在检查报告的最后,是病人最关心的内容,也是内镜医生根据胃镜所见结合自己的经验作出对疾病的判断。如食管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萎缩性、糜烂性、出血性等),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食管癌等等。
现在很多报告还包括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在胃镜诊断一项中加上Hp(阳性)或Hp(阴性)。前者表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者表示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HP阳性的受检者指南推荐行根除HP治疗:首选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果胶铋10-14天的治疗方案。
对于食管炎、胃炎、胆汁反流等检查结果,可以根据有无不适症状处理。
因临床实践的复杂性和受检者的个体独立化,建议受检者在拿到胃镜及胃镜病理报告后应该第一时间寻求专业的消化科及内镜科医生专业的指导,在医生与药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