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贲门黏膜内癌1例讲解
TUhjnbcbe - 2020/10/23 5:47:00
病例介绍:男性,70岁。贲门下见1个2.0x2.0cm片状微隆起,表面粗糙不平及息肉样隆起,中心点状白苔,弹性稍差。

病例图片:图片可左右滑动,点击可放大。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高清数字切片。

互动结果

辛伟MD,PhD

美国凯斯大学病理科associateProfessor,医院attendingphysician,精准国际病理诊断网消化系统主编。

辛教授擅长普通外科病理诊断,主攻消化道,兼修软组织、妇科和泌尿病理以及分子病理诊断。医院病理住院医师培训;医院尸体解剖部主任。他拥有科研基金和实验室,从事消化道和胰腺癌基础研究。曾任全美华人病理协会副主席,并担任CAP基金会基金审批委员会,USCAP年会文章审阅委员会工作。已在SCI杂志上发表论文50多篇,并荣获许多荣誉奖励。

辛伟老师精彩讲解:

按照病史,这个肿瘤在贲门部位,贲门的定义是比较有争议,一般来说是指胃食管交界处2cm之内,但是在胃食管返流性疾病和Barrett食管这个贲门范围就会扩大。因为食管柱状上皮化生和原来的贲门腺体在显微镜下是没有办法区分的。这个镜下切片显示,背景腺体是粘液腺和部分混合粘液胃底腺体,从组织学上来说,是符合贲门位置。按现在AJCC分类,贲门癌不是独立定义癌,按中心所在位置,要么归入胃癌,或食管(GEJ)癌。从背景的肠化和正常腺体来看,在没有放射科影像资料的同时,这个更倾向于归于食管的贲门癌。这种癌大多和肠化或barrett食管有关,一般经过低级别,高级别到浸润性癌这个癌变过程。低级别异型增生诊断主要通过核变化,核型变化类似于结肠的管状腺瘤,核深染,假复层,分裂相增多等等,但是一般核极性存在,结构变化不大;如果核极性消失,异型性增加,腺体增生明显并出现拥挤,复杂结构出现就是高级别异型增生了。高级别和黏膜内癌鉴别有时比较麻烦。如果有单细胞浸润比较容易,有时经常是腺体浸润性生长,没有明显单细胞。癌的定义在食管,胃就是肿瘤细胞或腺体突破基底膜,许多高分化癌都是推进式生长,是否在基底膜下面并不好判断,所以观察腺体结构就变成诊断依据,比如坏死,筛状,密集腺体,核异型和背景明显不同等等。但是许多科研都证明,高级别和黏膜内癌的诊断在不同病理医生之间很难达到一致,病理医生尽量要做的是自己每次诊断标准要固定,尽量和大部分人的诊断靠拢。这个比例从细胞异型性,腺体密集度和生长方式,都符合浸润癌,活检标本只能判断在固有层,就是黏膜内癌。但是最终诊断是不是黏膜内癌,需要大标本来证实或推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你一定感兴趣!

多种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还在不断增加

多种免疫组化抗体应用介绍,很快会超过种

50多个病例的专家讲解,每周都有新病例

版AJCC肿瘤分期列表

中英文对照最新WHO肿瘤分类

大体检查规范

肿瘤病理诊断报告信息检查表(报告模板)

还有七大查询功能

所有这些尽在精准国际病理诊断网、病理侦探APP

网址:

1
查看完整版本: 贲门黏膜内癌1例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