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医生交谈时,你可能经常听说到「五年生存率」,大家在描述病情严重程度时,也常以五年生存率进行衡量。那么,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指标?
什么叫五年生存率?五年生存率是临床上用来反映某种癌症严重程度、进展快慢或凶险程度的一个指标,在医学上,也用这个指标来评价癌症治疗效果。
五年生存率是个统计学概念,通俗地来说,癌症五年生存率可以理解为:某种癌症经过治疗后,生存五年以上的患者所占的比例。
实际上,确诊癌症后,活到五年以上的人随处可见,早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甚至超过95%,五年生存率已不再是一个令人惊恐的指标。
为什么是“五年”?癌症之所以难以治愈,是在于它存在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据五年生存率统计,晚期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较低的原因,大多并非手术或治疗不成功,而是:
①治疗前已经转移;
②残留在体内的癌细胞经过一段潜伏时间,又重新增殖,或通过淋巴、血管在别处形成新病灶。
所以,当医生告诉患者:
实际上,这还不能算治愈,只能说病情得到缓解和控制。
只有当癌症患者经过治疗后,生存时间超过五年,又无任何复发迹象者,才可以认为临床治愈。
所以,治疗后5年内不复发转移,后续患者所面临的相关风险将大大降低,在临床中,意味着已接近治愈,故常用5年生存率代表癌症的疗效。
别过度担忧“概率”问题很多患者在看到自身疾病预估后的五年生存率,会非常焦虑:
其实,这种是不对的想法,五年生存率只是一个统计概念,并不指某个患者的生死结局。
五年生存率是一个对总体人群的预估、预期,对于个体而言,不必将总体的预估概率往自己头上套。
虽然是同一种肿瘤,但每个人还是有个体差异,即使五年生存率仅有5%的食管癌,也有可能术后生存五年以上(临床治愈),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那5%。
因此,面对肿瘤,不要盲目恐慌或者轻易放弃治疗。
5年后就高枕无忧了吗癌症的五年生存率只是一个统计指标,并不代表每个癌症患者的预后,而且,并不是5年之后,百分百保证不会复发或者转移。
因此,五年之后依然不能放纵自己,需根据医生要求注意健康生活方式,定期复查,这样即使发现复发转移,也可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与控制,从而延长生存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早筛早诊早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我们以食管癌为例。
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分别居第5位和第4位,我国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均超过全球总数的50%。中国食管癌居世界之巅,所以,食管癌又被称作是中国癌。
食管癌患者的预后与诊断时的肿瘤分期密切相关,食管癌早期和中晚期在治疗费用和生存率上对比明显。早期食管癌通常经内镜下治疗即可根治,治疗费用大概是2万到3万,5年生存率可达95%。然而,将近85%食管癌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动辄就是几十万的治疗费用,5年生存率不足20%。
早筛早诊早治是提高食管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是对抗食管癌最有效的方法。
食康1号上消化道癌症早期筛查胶囊,适用于胃镜前检查,较胃镜也提前五年发现早早期食管病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