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读者罗女士问:我最近因为经常反酸、反胃、烧心、咽部异物感等不适做了胃镜检查,胃镜报告诊断为:Barrett食管。请问这是什么病?要怎么治疗?听说跟食管癌有关,是真的吗?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消化科陈鑫、副主任医师李黎答:
Barrett食管与反流性食管炎都属于胃食管反流病,它们的区别在于Barrett食管患者的食管下端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覆盖,由英国人Barrett首先报道,因此称作Barrett食管。
Barrett食管本身并无症状,患者的症状主要由于食管炎、溃疡、狭窄所致。最常见的症状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或上腹痛等。当出现食管狭窄或癌变时,可能还会产生吞咽困难等其他症状。
Barrett食管是被公认的食管腺癌唯一的癌前病变,它增加了食管腺癌的发病风险,但并非每个Barrett食管患者都会患上食管癌,国内癌变率在0.61%左右,当伴有异型增生时癌变率会更高。
那么,怎么判断Barrett食管癌变的风险呢?Barrett食管的癌变可经历由“食管黏膜无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食管腺癌”的病理变化过程,胃镜食管组织活检诊断后的病理性质可以推测患者食管癌变的风险,也可以结合Ki67、P53或一些肿瘤相关的微小核苷酸等指标检测来判断癌变风险的高低。
Barrett食管患者应定期复查内镜,从而预防肿瘤发生或在早期进行治疗。内镜检查的间隔时间应根据异型增生的程度而定。对不伴异型增生者应每2年复查1次,如果2次复查后未检出异型增生和早期癌,可将复查间隔放宽为3年。对伴轻度异型增生者,第1年应每6个月内镜复查1次,若异型增生无进展,可每年复查1次。对重度异型增生的患者,有两个选择:建议内镜或手术治疗,或密切监测随访,每3个月复查胃镜1次。
目前Barrett食管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抑酸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但Barrett食管的治疗目的不仅在于控制症状,更重要的是降低食管癌变的风险,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这些治疗方法能够降低食管癌变的风险。
专家简介李黎医学博士、副研究员、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兼任世中联消化病专委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擅长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END精彩推荐总被慢性咽炎“折磨”?教您三个按摩保健方法血糖“控”不好,当心酮症酸中*口腔出现这些迹象,或许是癌前病变的“信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