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
在前一阵居家时
都刻苦钻研烹饪技巧,
厨艺上升了一大截。
但在丰富饮食的同时,
重油高脂饮食正在
悄然提高食管癌的患病风险。
同时,
昼夜颠倒的作息习惯,
疫情带来的焦虑情绪
都在为食管癌
趁虚而入大开方便之门。
中晚期食管癌进展快,预后差,是令人闻之色变的恐怖杀手。但是,在食管由癌前病变向癌症进展的阶段,如果我们能够警惕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及时治疗,就可以大大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目前,普遍认为慢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贲门失弛缓症、Plummer-Vinson综合征、食管上皮增生、食管憩室、食管息肉、食管溃疡、食管白斑、食管瘢痕狭窄等属于食管的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及时发现这些疾病,对于防治食管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慢性食管炎
慢性食管炎泛指食管粘膜受到刺激或损伤,发生水肿、充血而引发的炎症。化学性刺激包括胃酸、胆汁、烈酒以及强酸、强碱、药物等,物理性刺激包括烫的食物、饮料,食管异物(鱼刺等)嵌顿等,或者患者本身抵抗力下降导致感染等均可引发慢性食管炎。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胃酸返流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
2Barrett食管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临床上多见于中老年人,且发病在男性多见。
目前认为,Barrett食管是发生食管腺癌的最主要因素。
有研究显示,Barrett食管的腺癌发生率为5%-20%,是一般人群的30-倍。Barrett食管的发生与食管下段长期暴露于酸性溶液、胃酶和胆汁中相关。因而,减少高脂肪餐的摄入,严格戒烟戒酒,避免睡前2-3小时进食,避免焦虑、抑郁情绪等措施,对该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意义。
3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缓症是由于食管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种疾病,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
据报道,2%~7%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可合并食管癌,尤其病程>10年、食管扩张明显、食物潴留严重者。
4Plummer-Vinson综合征
Plummer-Vinson综合征即缺铁性吞咽困难,缺铁是本病的基本原因。发病常见于女性群体,临床上有缺铁性贫血、吞咽困难、舌炎的临床变现,可并发咽及上端食管癌,应高度重视,定期复查。
既然食管癌前病变
如此“凶险”,
那么,
要如何发现
这些疾病的蛛丝马迹呢?
需要警惕以下情况:反酸、烧心这两个症状可以见于反流性食管炎。
反酸指的是患者感受到刺激性胃酸自下而上向胸部返流,伴随烧灼感、刺痛感或胸闷,而烧心则是指反酸时产生的胸骨后烧灼感。
单纯的反酸、烧心症状常常得不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如果不加治疗、任其发展,可能会导致Barrett食管、糜烂性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狭窄等的发生,甚至最终发展为食管癌。
吞咽痛、吞咽困难吞咽痛表现为因吞咽动作而加重的疼痛感,严重时仅咽下唾液也可出现痛感,常见于感染性、药物性或放射性食管炎,易被误认为咽炎而被忽视。
吞咽困难是指吞咽时出现食团停顿感,即使一过性吞咽困难的也提示着食管功能障碍。随着疾病发展,可由固体食物吞咽困难进展到液体食物吞咽困难。吞咽困难症状可见于食管炎、贲门失弛缓症、Plummer-Vinson综合征、食管息肉、食管瘢痕狭窄、食管憩室等多种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必须引起警惕。
食管外表现食管外的不适包括咳嗽、哮喘、声嘶、慢性咽喉炎等。
由于不适部位在食管外,与呼吸系统和耳鼻喉疾病难以区分,是最易被忽视的食管病变相关症状。
当出现反复咳嗽、哮喘、咽炎症状,经过常规治疗却没有好转时,需要高度警惕食管病变,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
除了这些典型症状外,部分食管癌前病变如食管上皮增生、食管粘膜白斑以及轻度食管炎症、溃疡、狭窄等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确诊依赖于内镜下所见和内镜直视下取粘膜组织活检。因此,定期体检、积极参与筛查对于发现食管癌前病变,早诊早治,提高病人生存时间以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供稿:肿瘤病因与筛查研究室
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宣传工作部宋田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