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英姐一直以来都有咳嗽哮喘的毛病,被呼吸科医生诊断为咳嗽变异型哮喘,是不可能完全根治的毛病,一直以来都用药物控制病情以保证不向“典型哮喘”继续恶化。因一次胸部CT检查被诊断出有食管裂孔疝,随后在胃肠外科得到了明确的诊断——胃食管反流病。
原来英姐在晚上和凌晨的咳嗽会比平时严重一些,但偶尔会有反酸烧心的情况,尤其在吃饱了或者是晚餐吃的比较晚的时候感觉比较明显,还会经常打嗝不停。01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反酸、胃灼痛等症状和食管黏膜的损害,以及口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组织的损害。但是从门诊病人的就医情况看,将近30%患者并未出现常见的反酸、胃灼症状,而是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非心源性胸痛、慢性咳嗽等。正是由于这个疾病的症状表现复杂多样,胃食管反流病的鉴别需要一双“火眼金睛”。这就提示我们不仅要注意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表现,更要重视其食管外的表现,这样患者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治疗。02为什么常常会被误诊?
反流性“哮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表现之一。因发病率高、就诊率低、误诊率高、认知度低、痛苦程度高的“三高三低”特点,许多被长期误诊为“慢性咳嗽和哮喘的患者,其实就是胃食管反流病。首先,在教育方面,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医学生教育存在缺陷。医学本科5年国家规范教材《内科学》第4版之前没有胃食管反流病这一章节,第5版才开始增加,今年第8版《外科学》才增加食管裂孔疝有胃食管反流病章节。其次,从症状上看,反流引起的胸痛、咳嗽、哮喘、咽异物感等症状很容易被误诊为心绞痛、慢性咳嗽、过敏性哮喘、慢性咽炎等。因为胃食管反流也会引起咳嗽,如果没有及时诊断出正确的病因,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长期的咳嗽易被诊断为慢性咳嗽,甚至哮喘。就像例子中的英姐,慢性咳嗽病史长达8年之久,由早期夜间和清晨刺激性干咳慢慢演变加重为咳喘症状。03如何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并不难,它与其他疾病一样,遵循无创-微创-有创的治疗顺序。首先要告知患者进行饮食、体位控制,其次考虑药物治疗,最后是外科手术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的基础,适当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减少和控制胃食管反流病的发作。比如:为减少夜间和卧位时所发生的反流,可取斜坡位,适当抬高床头;进食要细嚼慢咽和少量多餐,餐后至少2小时后才可卧床;减少导致腹压增高的因素,如避免增加负压的重体力劳动、紧束腰带,保持大便通畅和控制体重等,尽量减少碳酸饮料、酸性水果、糯米、红薯、芋头、高脂肪食物、巧克力、浓茶浓咖啡和烟酒摄入。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有促动力药、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其中抑酸药是基础药,抑酸药如果能控制症状,就不用考虑促动力药和胃黏膜保护剂,症状重者考虑使用3种药。如果饮食、体位和药物治疗无效者要考虑手术治疗。文章来源:呼吸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