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10余年科研攻关,这位医生带领团队斩获省
TUhjnbcbe - 2021/2/23 21:16:00

日前,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公布,医院胸部肿瘤放疗科18区特需病房负责人陈俊强教授牵头的“基于放疗的食管癌个体化精准治疗的临床研究”项目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据了解,该项目多项技术创新为国内或国际上首次发现或率先开展,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放疗界最权威杂志,写入最新的教科书。同时,该项目进行过程中,还积极开展公益活动,为民众开展健康科普,收获良好社会效益……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陈俊强教授及项目组成员付出的辛勤汗水。

攻克这个难点,他坚守十余年

我省是全国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由于食管癌早期症状隐匿,大多数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放疗、手术及化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局部复发和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进行食管癌个体化精准治疗,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是食管癌治疗的难点和热点。

针对这个问题,“基于放疗的食管癌个体化精准治疗的临床研究”项目组基于大数据库及研究平台,历经10余年开展了系列研究,率先探索并建立了一套适合食管癌个体化精准综合治疗的科学、可行的治疗体系,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这个项目有这些技术创新,比如

通过大样本食管癌术后患者淋巴结转移个数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分层分析,首次构建术后放疗适应症的模型,通过食管癌转移规律和术后复发模式,率先提出食管癌术后放疗靶区精确位置,最先发现同步放化疗在淋巴结转移阳性食管鳞癌术后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并率先提出食管癌较优的同步化疗方案及化疗周期数;

首次发现通过采用食管肿瘤体积作为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最大径作为N分期标准的分期方法,能更好预测接受同步放化疗患者的预后,且操作简便易行;

首次发现在根治性放化疗后7-12周肿瘤退缩达到顶峰,为最佳首次随访时间窗等。

据介绍,该项目率先提出食管癌全程康复管理的理念和实践,陈俊强教授主编两本国内首部《食管癌临床康复》及《临床肿瘤康复》专著(均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为食管癌的诊疗及康复等专业人员提供了指导性工具书。

该项目代表性论文有63篇,其中多篇发表在国际放疗界最权威杂志,研究成果已在全国各省市的50医院推广应用。

公益科教传播抗癌信念

陈俊强教授及项目组成员坚持主办或参与了“珍爱生命科学防癌”大型公益系列活动和“肿瘤康复阳光行”大型公益系列活动等,在我省各地民众中积极传播科学防癌抗癌理念,普及食管癌康复专业知识,增强患者抗癌信心。

活动现场听众累计达1万多人,并通过新华网、人民网、今日头条等各种媒体平台和现场直播等进行线上及线下宣传,阅读量及观众超过万人次。创国内食管癌科普宣传规模第一,社会影响大。

健康路上,永葆初心

陈俊强教授介绍

我国食管癌发病人数占全球50%以上,食管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六位,死亡率居第四位。与欧美国家70%左右为食管腺癌不同,我国90%以上为食管鳞癌。主要原因是与国人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喜食滚烫食品等。

目前,食管鳞癌治疗方案的制定主要依据欧美国家循证医学的证据(国际标准方案)。由于东西方患者差异显著,临床实践中的治疗方案存在较大争议,且患者之间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导致肿瘤放疗敏感性、预后及正常组织损伤差异巨大。

陈俊强教授表示

将继续开展相关研究,探索并完善一套适合中国人食管鳞癌基因谱特征的更加精准的治疗体系。同时,继续开展胸部肿瘤系列科普宣传,普及社会大众科学防癌抗癌理念,为健康福建,健康中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来源:东南快报记者王聃

图片:东南快报记者王聃

编辑:林奇

监制:陈懿萍

●世界艾滋病日

图解“艾”,拥抱爱!

●点赞!福建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举行!荣誉献给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喝水的三个健康误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10余年科研攻关,这位医生带领团队斩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