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胃癌年终盘点从流行病学到精准
TUhjnbcbe - 2021/2/23 22:32:00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便宜点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110/5196871.html
整理:肿瘤资讯来源:肿瘤资讯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全球疫情严峻的态势下,肿瘤医生“抗疫抗癌两不误”,亦从未停止学术探索的脚步。回顾年,在胃癌治疗领域,多项重要临床研究的阳性结果推动了胃癌治疗指南的更新,使临床治疗更加规范与精准。年1月28日,医院沈琳教授牵头,携手良医汇推出的“胃癌年终盘点”重磅上线。医院沈琳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带队众位医院胃癌专家,针对胃癌领域年度重磅进展进行系统梳理与深入解读。

大会主席沈琳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表示,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大家的工作生活深受其影响,但国内外学者对于学术追求的脚步从未停止,各大国际肿瘤学术会议中涌现出多项重要临床研究和转化研究成果,改变了胃癌临床诊疗实践。今天,在此集结多位专家对胃癌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盘点,以期大家对国内外胃癌领域研究的现状与未来研究方向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思考。

医院李文庆教授介绍了年在胃癌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学和干预策略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

在病因学预防方面,主要是针对胃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幽门螺旋杆菌(HP)进行干预以及抗氧化制剂和营养素的干预。长期的临床研究发现,根治HP感染能够持续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基于胃癌家族史阳性人群的HP干预治疗可能较一般人群具有更好的胃癌预防效果。在二级预防方面,胃癌具有不典型增生和黏膜内癌等可被检出的早期病变,且消化道内镜筛查的可靠性较高、安全性良好。针对中国农村高发区胃癌早诊早治项目进行的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评估了一次性消化内镜筛查对胃癌和食管癌的预防效果,发现筛查组人群胃癌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均明显下降。

此外,通过对胃癌相关的生活方式进行研究发现,多种不良生活习惯能够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但饮酒并非中国人群胃癌的危险因素,吸烟仅在HP阳性人群中与胃癌的发生和死亡风险相关。部分基础研究对胃癌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有研究发现USF1缺失促进胃癌发生,也与预后较差有关;RHOA功能获得性突变可促进弥漫型胃癌的FAK激酶活化和依赖,为进一步揭示明确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医院唐磊教授分别从前沿技术探索、临床应用研究和指南规范进展三个方面对胃癌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分享。

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组学研究仍是胃癌影像新技术研究的热点,研究方向主要包括HER2状态预测、淋巴结转移判断、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等,其中涉及到很多创新点:一是图像分割思路创新,通过影像组学标签评价胃癌免疫微环境,预测胃癌辅助化疗效果及预后;二是图像分割手段进展,采用基于体积的全卷积神经网络(V-Net)对三维图像进行分割,预测胃癌患者化疗效果的效能得到改进;三是多中心、大样本研究通过提取深度学习特征评估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度相关性;四是靶器官创新,构建基于脾脏特征的预后模型,发现脾脏特征与pTNM存在高度相关性。

在临床应用研究方面,影像学对胃癌淋巴结转移分期判断的敏感性较差,建议早期癌和进展期癌采用不同的阈值标准。在T分期方面,多项临床试验证实即使在应用了超声内镜、薄层CT、气充盈CT等多种技术后,胃癌ycT分期的准确率仍较低。在M分期方面,影像学可对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进行分级评分来预估胃癌远处转移风险。新技术方面,新型双层探测器能谱CT单能量重建技术和超高分辨CT的应用更加清晰显示早期病灶,明显提高了诊断准确率;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胃癌分期中的作用得到肯定,其可提高周围脏器侵犯判断的准确率,并辅助胃食管结合部癌食管侵犯长度的判断。

医院李子禹教授主要基于年发表的几项重要临床试验结果对胃癌围手术期治疗方面的新进展进行总结。胃癌术前的新辅助治疗是外科

1
查看完整版本: 胃癌年终盘点从流行病学到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