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敏
杭州市下城区卫生健康局
王建敏,杭州市下城区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曾被评为杭州市“我感激的社区医师”“我感激的签约医师”“百姓信赖的签约好医生”等。
在从事基层卫生工作32年间,王建敏医生踏实做到了“社区健康守门人,群众健康贴心人”的角色,致力于基层健康事业。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令部分工作人员和居家隔离的居民在长时间的精神紧张情况下,产生心烦焦躁等情绪。面对这一情况,王建敏医师化身心理医生来到浙大御跸社区为一线工作人员和居民提供免费情绪疏导与心理陪护。
王建敏把社区居民的信任视为己任,对每一位病人都体贴关怀,细心周到。她不论生人熟人、老人小孩都是热情接待,精心施诊,尽量让群众满意而归。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酷暑,他都坚持上门为老年人及行动不便的患者量血压、测血糖,进行健康宣教,并提出个性化的生活行为建议,指导正确合理地用药。这样心贴心的服务,使她在群众中的声誉越来越高,居民们把她当成朋友甚至是自家的亲闺女。不管是在上下班的路上,还是在她的诊室里,不时有社区居民找她聊聊,有时谈的是病情,有时谈的是心情,有时谈的是家长里短……
王建敏医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真情付出,赢得了病人的信任和交口称赞。
签约医生王建敏正在开展日常诊疗服务
01
让居民从抗拒到主动签约
“签约社区医生好处多,及时就诊医养护一体!”目前,家住环北新村的签约居医院签约服务的宣传员,动员她周边的邻里和朋友们加入到签约的大家庭中来。很难想象,此前她还曾一度怀疑这一服务模式。
“胃胀胃痛又不是什么要紧的毛病。到你这里就是配药方便,不需要签约。”以此就诊配常用药时,面对杭州市下城区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值班的主治医师王建敏的签约介绍和建议,吴阿姨心怀疑虑。
经过王建敏诊断,她劝说吴阿姨,她的胃胀胃痛存在反复现象,且伴大便习惯改变,医院检查。同时,王建敏还利用杭州市预约挂号平台为吴阿医院消化内科的张筱凤主任的专家号子。
在胃、肠镜检查过程中,吴阿姨被发现有肠息肉,通过及时制定治疗方案,肠息肉在电镜下予摘除,有效避免了病情延误后的恶变。
如今,吴阿姨不仅是王建敏签约病人中的忠实的“粉丝”,还宣传动员周边的亲戚、朋友和邻居加入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来。
自年10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开始,社区不少居民面对这一新生事物产生了顾虑甚至排斥的情绪:有怕签约以后服务能力跟不上的,有怕签约以后看病受约束的,也有怕签医院转诊麻烦的……
自该项工作施行以来的3个月时间里,王建敏在日常工作同时,一边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争取病患的信任;一边利用每天门诊接诊病人的过程中宣传签约服务的好处;同时,制作简单易懂的PPT,向她的病患介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好处,先后6次在健康教育讲座及社区老年大学课堂中为大家普及签约服务的流程。
签约医生王建敏正在开展健康宣教服务
02
居民夸她是社区“大长今”
“陈阿姨,端午节安康!吃粽子可不要贪嘴哦。”5月28日,在杭州市下城区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值班的主治医师王建敏,刚把一位量测血压的居民送到门口,迎头向途经的、她的另一位签约居民陈阿姨嘱咐了一句。
“您给我配的药都按时吃着,平时饮食都注意着呢。最近不怎么咳嗽了,喉咙里不酸,也不烧了。王医生你简直就是我们社区的‘大长今’!”现年82岁的陈阿姨开心从容地应着。
“糯米粽”的秘密是陈阿姨与王建敏之间的一种默契。
年9月的一天,陈阿姨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她签约的家庭医生王建敏配一些治疗高血压的药品。同时,她还要求王建敏给她开几盒咽立爽,说自己服用药物“治疗”慢性咽炎多年了。
“服用后咽喉炎症状有没有好一些?”虽然并不是严重的疾病,王建敏一边在陈阿姨的病历本上记录,一边还是抬起头关切、细致地询问。“马马虎虎,反正就这么吃着呗!”陈阿姨轻描淡写道。
这时候,出于责任,王建敏放下了笔,让陈阿姨张嘴,仔细检查咽喉,之后详细询问症状。据陈阿姨说,在没有感冒的时候,平时生活中就时不时地会轻咳,常感觉喉咙涩涩的,不舒服,于是就自己去药店配一些治疗咽喉疾病的药。
看症状像是咽喉炎,可为什么长期服用药物却不见效?曾在一篇文献报道中看到过消化道疾病特例并对胃病有多年临床经验的王建敏不禁追问:“除了咳嗽,还有其他的症状吗?比如返酸、烧心之类的?”“并没有明显症状。我爱吃甜食,比如糯米糕什么的,有时会返酸,但也没放心上。”陈阿姨回忆,“有点奇怪,躺下休息的时候会感觉喉咙酸,这时候咳嗽就更加厉害了。”
躺倒休息时返酸严重,不排除胃酸反流引起咳嗽的可能。凭着职业敏感,王建敏建议陈阿姨先做一下血常规检查。条件允许,医院检查一下消化道。
经过一系列检查,陈阿姨自我诊断的“慢性咽喉炎”最终被确定为返流性食管炎。
返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中年人、肥胖、吸烟、饮酒及精神压力大是返流性食管炎的高发人群。
考虑到陈阿姨年事已高,病情也并不严重,王建敏为她开了一些抑制胃酸的潘托拉唑,并叮嘱她在日常饮食上,控制糯米等不易消化食物的摄入,少食番薯、芋艿等产酸食物。
签约医生王建敏正在开展上门随访
03
哪怕“挪窝”也要续签
家住红石板新村的沈大伯原以为自己享足了“天寿”,不再对治疗结肠癌抱希望。没想到,2年后的现在,他依然健朗,含饴弄孙,感恩健康与欢愉。他没想到,签约医生帮他实现了延年益寿的愿望。
年的一天,医院的照常体检中,被发现结肠癌中晚期,同时伴有不全性肠梗阻。医院均被告知预后不佳,沈大伯及其家属面露失望,忧心忡忡。
时年82岁的沈大伯,在与他的社区家庭签约医生王建敏的谈话中流露出迷茫与困惑。“癌症中晚期,我又高龄,还有医治的希望吗?医院医治,该选择什么样的手段来治疗呢?”沈大伯焦急地向王建敏询问。
经过分析判断和充分沟通,王建敏最终向沈大伯推荐了自己的导师——医院的肿瘤慢病首席医生、主任医师郑松。
在王大伯的治疗过程中,王建敏始终将他的病情挂在心上。王大伯住院治疗期间,王建敏一直跟踪随访,将郑松的医疗建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王大伯及其家人解释,帮他们分析各种治疗手段的利弊;同时,将王大伯在社区的治疗的疾病史向郑松反馈。
每当王大伯流露悲观时,王建敏总是第一时间赶到或电话沟通,配合王大伯的家人一同鼓励他战胜病魔的信心。周末、节假日,王建敏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带上水果看望沈大伯,被沈大伯称为“像亲人一样的签约医生”。
目前,沈大伯的病情好转,各项指标正常,他搬离了下城区的红石板新村。然而,每到续签日期,他一定会第一时间去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郑重地把社保卡交给王建敏,签上家庭医生之约。
沈大伯说,即便家不在此,信任与感激之心常在,签约是一份嘱托,是一个约定,更是一份不变的情谊。
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把时间用在对您的关怀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