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犁地开新局
九州又度小康春
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食管癌筛查多中心研究组,医院王洛伟教授向大家拜年了!
新的一年,让我们携手并进,精诚合作,聚焦食管癌筛查,推进多中心研究,描绘大健康蓝图,助力“十四五”开局,衷心祝愿大家新春快乐!
—年初
食管癌筛查取得飞跃性进展
年9月5日,由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主办的“我国食管癌高危人群的识别和筛查研究启动会”在上海隆重召开。
李兆申院士发表大会致辞,强调了我国进行食管癌高危人群的识别和高质量筛查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年12月20日,举行了“上海市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食管癌多中心临床研究成员单位”、“扬州县域消化专科联盟”揭牌、授牌仪式。
李兆申院士表示,希望通过系列的研究、基层服务的研究、民众生活质量的研究,通过医联体平台提高扬州地区消化系统疾病诊疗能力。
年1月8日~10日,年食管癌早筛风险评测系统高峰研讨会、食管癌早筛病理诊断专家联盟成立暨专家签约仪式在江苏南京顺利举行。
年1月17日,江苏省消化道肿瘤早筛早诊项目启动会暨年第一届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新技术研讨大会在江苏南京顺利举行。
江苏省近50医院积极参与食管癌筛查项目。
年计划在年全国各省建立多中心食道癌筛查研究中心。
以“十四五”规划为指导,
建设健康中国
以“十四五”规划为指导,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
提升健康教育,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健康产业。
我国食管癌防治困境
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分别居第5位和第4位,我国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均超过全球总数的50%。中国食管癌居世界之巅,所以,食管癌又被称作是“中国癌”。
食管癌患者的预后与诊断时的肿瘤分期密切相关,食管癌早期和中晚期在治疗费用和生存率上对比明显。早期食管癌通常经内镜下治疗即可根治,治疗费用大概是2万到3万,5年生存率可达95%。然而,将近85%食管癌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动辄就是几十万的治疗费用,5年生存率不足20%。
早筛早诊早治是提高食管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是对抗食管癌最有效的方法。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年)》中提出,要在高发地区和高危人群中开展上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工作,并推动癌症的机会性筛查。
胃镜检査结合活检组织病理学是确诊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金标准,但在全人群开展胃镜普查并不现实。如仅以年龄45-70岁界定内镜筛查对象,需开展的内镜检查总数将达到3至4亿例次。而全国仅有家医院可以做胃镜,每年最多只能做万例。
我国食管癌高危人群的识别和筛查多中心研究
采用相对简便、高效、安全的方式对筛查目标人群进行风险分层,对高危者开展内镜精查更符合卫生经济学原则和我国国情。
在食管高危人群的识别与筛选中,食管细胞学检查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经过改进的食管新型细胞收集器(食康1号),使用简便,采样效率高,联合高危因素评分量表可提高筛选效果,提高后续内镜精查的阳性率和筛查效率。
医院机会性筛查人群,采用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和新型细胞学检查的手段,构建并验证适合我国国情食管癌风险评估模型,探索基于“高危因素量表-食管细胞学检查-内镜精查”的食管癌筛查策略,助力分级诊疗,践行健康中国行动指南。
项目的重大意义
通过早期筛查诊断,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能得到及时治疗。早期发现食管癌,能够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减少患者痛苦、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支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避免患者因病致贫,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及国家的经济建设。同时,也能显著降低我国医保费用支出,降低我国医保财*压力。
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筛查、综合施策”的食管癌症防治长效机制,实施早诊、早断、早治推广行动,动员群众参与食管癌症防治;开展食管癌的机会性筛查,将筛查出的癌症患者及时转介到相关医疗机构;制定统一规范的筛查和早诊早治技术指南,提高筛查和早诊早治效果,高发地区重点食道癌癌种早诊率达到55%以上,有效减少食管癌带来的危害,为增进群众健康福祉、共建共享健康中国奠定重要基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