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是指位于齿状线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管癌是大肠癌的最常见部分(占60%左右))绝大多数基因病人在40岁以上30岁以下者约占15%男性较多见男女之比为2-3:1,直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目前,它已在癌症排行榜中跃居第二位了,那么,直肠癌的分期是怎么样的。
肿瘤表示:T表示肠壁浸润深度,而不是肿瘤的大小。AJCC分期系统包含了两个重要的生存预测指标:转移淋巴结数量和肠壁浸润深度。4个或更多阳性淋巴结或大体病理下肠壁浸润者生存时间缩短。某些II期病人同淋巴结阳性病人一样有很高的复发风险。
原发肿瘤:T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原位癌:局限于基底膜(上皮内)或固有层(粘膜内)内而无粘膜肌层扩散
T1:侵肌粘膜下层
T2:侵及肌层
T3:侵及浆膜下层,或无浆膜覆盖的结肠周围,直肠周围组织。
T4:侵及其它器官或组织,和/或穿透脏层腹膜。通过浆膜表面直接扩散被认为是T4。在直肠周围或结肠周围脂肪内直径3mm肿瘤结节,没有在它范围内的其余淋巴结的组织学证据,应被作为直肠周围或结肠周围的区域淋巴结转移来分类。然而,一个直径≤3mm的肿瘤结节被作为不连续扩散归类到T3。
区域淋巴结:N
Nx:淋巴结状况无法评价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1~3个阳性淋巴结。在结肠周围或直肠周围脂肪内或在邻近肠系膜(结肠系膜脂肪)内没有其余淋巴结组织的证据的转移结节或病灶等同于区域淋巴结转移。在结肠周围脂肪内仅能通过显微镜看到的多个转移灶应该认为是单个淋巴结转移。在结肠周围或直肠周围脂肪内的直径3mm肿瘤结节而没有在它范围内其余淋巴结的组织学证据,应被作为直肠周围或结肠周围的区域淋巴结转移来分类。
N2:4个或更多阳性淋巴结
远处转移:M
Mx:远处转移无法评价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髂外或常见髂总淋巴结的转移被认为是M1
分期
0期:TisN0M0
I期:T1~2N0M0
II期:T3~4N0M0
III期:任何TN1~2M0
IV期:任何T任何NM1
直肠癌可分IV期,但曾被误诊的直肠癌病人确诊时常常已属III期,肿瘤已占肠腔一圈并且固定。有的远处发现有淋巴结转移。在临床上常常会发生不全梗阻症状,体检时有腹部包块扪及。
医院
(结直肠肛门外科)
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现代肛肠外科,是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肛肠疾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湖南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组长单位,湖南省肛肠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单位,湖南省肛肠疾病诊疗中心,中华结直肠癌MDT联盟主席单位。
科室成员结构合理,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6人,开放病床58张,科室年门诊量近2万余人次,年完成各类手术余台次,其中消化道肿瘤手术余台次,微创手术率达90%以上。
科室医疗设备齐全,有我省最先进的肛肠疾病诊治中心。在学科顾问*忠诚教授及科主任肖志刚教授的带领下,科室在结直肠肿瘤规范化诊治、中晚期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诊治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参与我国在该领域诊疗规范的编写和制定;在炎性肠病、慢性便秘等结直肠良性疾病诊治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其中慢性便秘合并成人巨结肠的诊治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中西结合诊治痔、肛瘘、直肠脱垂等肛门良性疾病诊治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年我科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外科分会评为“名医先进工作室”。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湖南省中西医结合诊治肛肠疾病示范单位”。年被省卫健委授予省级重点学科,年成为中国中西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疾病专业委员会“全国痔TST技术培训中心”,年牵头成立“湖南省肛肠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年牵头筹建“中国抗癌协会结肠癌筛查湖南基地”,科室多年被评为“先进集体”。
科室已连续成功举办15届每年一次的全国重要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会议“全国结直肠肛门外科新技术新进展研讨会”。科室是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承担国家级科研基金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5项。获得教育部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省科委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编写出版专著2部,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余篇,先后在国际顶级杂志《新英格兰》、《柳叶刀》等杂志发表数篇高质量专业论文,受到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