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便于记忆、方便使用,采用LDRf记录法(表3-1),静脉曲张的记录方法参照以下3个因素进行:
总表达式:LxxD0.3-5Rf0,1,2
位置:L(Location)
直径:D(Diameter)
危险因素:Rf(Riskfactor)
消化道静脉曲张LDR记录法
位置(L)
Le:曲张静脉位于食管
Les:曲张静脉位于食管上段
Lem:曲张静脉位于食管中段
Lei:曲张静脉位于食管下段
Lg:曲张静脉位于胃部
Lgf:曲张静脉位于胃底
Lgb:曲张静脉位于胃体
Lga:曲张静脉位于胃窦
Le,g:食管曲张静脉与胃曲张静脉完全相通
Le,Lg:食管曲张静脉与胃曲张静脉各自独立
Le,g,Lg:一支以上胃曲张静脉与食管曲张静
相通,但还有胃孤立曲张静脉存在
Ld:曲张静脉位于十二指肠
LD1:曲张静脉位于十二指肠第一段
Ld2:曲张静脉位于十二指肠第二段
Ld1,2:曲张静脉位于十二指肠第一、第二段
Lr:曲张静脉位于直肠多段或多部位
曲张静脉使用相应部位代号联合表示
直径D
D0:无曲张静脉
D0.3:曲张静脉≤0.3cm
D1.0:曲张静脉最大直径0.3~1.0cm
D1.5:曲张静脉最大直径1.0~1.5cm
D2.0:曲张静脉最大直径1.5-2.0cm
D3.0:曲张静脉最大直径2.0~3.0cm
D4.0:曲张静脉最大直径3.0~4.0cm
曲张静脉最大直径4.0cm,按D+直径数字方法表示
危险因素Rf
Rf0:RC(-),未见糜烂、血栓及活动性出血
Rf1:RC(+)或HVPG12mmHg,未见糜烂、血栓及活动性出血
Rf2:可见糜烂、血栓、活动性出血,或镜下能够见到新鲜血液,并能够排除非静脉曲张出血因素
注:RC:红色征。HVPG:肝静脉压力梯度,可用于判断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发生及其预后,其正常值为3~5mmHg;首次内镜检查时无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中,HVPG10mHg的患者发生静脉曲张的可能性最大;静脉曲张出血24小时内测得HVPG20mmhg的患者发生早期再出血、止血失败和较高的1年病死率的危险较大。曲张静脉内的压カ与HVPG直接相关;HVPG降到12mg以下,或从基线水平下降
20%以上的患者(HVPG反应者)发生静脉曲张再出血的可能性降低。
病例1:
胃镜:距门齿18cm以下见多条曲张血管,直径最大约1.5cm,结节状,表面见红色征,小弯侧见血管通过贲门,延续至胃体上部小弯侧。胃底穹隆部见曲张血管,扭曲成团,直径约4cm,表面见
红斑。
内镜诊断:
食管胃静脉曲张Lesmi,gbD1.5Rf1,Lgf,Rf1
胃镜:十二指肠降段见曲张血管,直径最大约2cm,瘤样,表面未见红斑及血栓
内镜诊断:十二指肠静脉曲张Ld2D2.0Rf0
肠镜:
直肠见2条曲张血管,直径最大约0.8cm,结节状,相互交通,近肛门口见红色血栓。
内镜诊断:直肠静脉曲张LrD1.0Rf2
令狐恩强主任委员的寄语:
消化道静脉曲张是消化科与消化内镜的常见病症,原因众多,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时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死亡率极高,因此静脉曲张的诊治一直受到业内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