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为什么胃反流以后会导致食管损伤呢?
正常人的体内胃酸PH值是1.5-2.0,而食管的PH值是6.0-7.0,因此胃酸反流以后会导致食管黏膜的损伤。正常人也有反酸的情况,称之为生理性的反酸。生理性的反酸容易餐后发生,时间比较短,夜间较少发生,一般不引起症状。而病理性的反流一个是发作频繁、时间比较长,白天和(或)晚上都会发生。同时还伴有胸痛、反酸、烧心的症状及食管炎症,或者黏膜损伤。我国的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大概在5.77%,反流性食管炎占1.92%。患病人群中有烧心或者反酸症状的比例在21%-59%左右。有研究表明,反流症状发生越频繁的,患有食管腺癌的发生率越高。反流症状持续时间越长,食管腺癌的发生率也是越来越高。02
为什么会发生胃食管反流病呢?
不良的生活习惯
比如说喜欢吃高脂肪的食物,喜欢喝咖啡或者巧克力。
药物
一些药比如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像多巴胺、地西泮、安定等,这些药物会导致胃食管反流病。
解剖异常
食管发育不完善,如食管裂孔疝等疾病
感染
例如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化学物质刺激
比如强酸、强碱
物理损伤
比如说进食粗糙、干硬的食物,喝酒或者食物太热,或经常做食管镜、胃镜检查,损伤食管黏膜。
继发于肿瘤、憩室、贲门失驰缓症,或者是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
其他
比如说情绪因素可能也参与了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
03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烧心、反酸、打嗝和反食,就是食物有时候反流出来。
非典型症状
胸痛,有时候有吞咽困难,吞咽痛等等。
食管外表现
比如说咳嗽反复,或者是咽炎、哮喘等等。
并发症
胃食管反流病时长以后可以出现并发症,包括食管的狭窄、出血、穿孔,有些病人出现Barrett食管,
04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及鉴别
临床上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首先是有明显的反流症状,包括烧心、反酸、胸口的疼痛,吞咽困难或者吞咽疼痛。有相关的检查,比如说X线、食管压力的测定,食管PH监测、核素扫描等等。也可以通过食管的病变,主要是内镜检查和组织活检,当然这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此外,要注意和心源性的胸痛鉴别。如果是怀疑心绞痛的,要做心电图以及运动实验,在排除心源性的胸痛以后,再进行食管性胸痛的检查。05
西医如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主要是减少诱因,比如减少高脂肪、咖啡、巧克力等食物的摄入,或者是药物的抑酸治疗等。再就是抗反。包括促胃动力的药物,或者内镜治疗,或者外科手术治疗。西医对于这类疾病也强调个体化,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疗程。治疗的目的第一个是缓解症状,第二个是防止并发症,比如说食管狭窄、溃疡。第三个是预防反流性食管的复发。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首先是减肥,因为肥胖的病人相对来说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第二、避免饮酒、吸烟,高脂肪的食物。避免餐后平卧,就是一吃完饭躺下来,这个就容易反流。第三、避免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像茶碱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第四、避免不良精神情绪刺激。如果有焦虑或者抑郁情绪的话可以考虑心理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个是法莫替丁,一般用20毫克,每天两次口服,有效率达到60%左右。或者可以使用抑酸剂,就是比如奥美拉唑。如果用奥美拉唑是20毫克,每天吃一次,有效率可以达到90%左右。在使用抑酸药的同时,可以加用胃食管动力药,比如说莫沙比利。也可以同时配合黏膜保护剂,比如说达喜、硫糖铝等药物。胃食管反流病经过西药应用以后,如果停药以后很容易复发。70%的病人一年后出现新的糜烂或者溃疡,55%-60%的病人在40岁就会出现糜烂和溃疡,70%的病人在停药四周内白天就会出现烧心的症状。效果不好就要考虑手术治疗。如果是胃食管反流病导致食管溃疡和狭窄,有可能会引起难治性吸入性肺炎和喉炎。Barrett食管或食管裂孔疝导致的反复出血,或者不愿意接受终身服药治疗的,可以考虑手术的治疗。那么,中医是如何看待胃食管反流病的呢?是如何辨证治疗的呢?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