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基于DNA甲基化特征转录组和基因组数据
TUhjnbcbe - 2021/12/16 18:01:00
白癜风诚信为民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5291.html

背景研究目的

BANKGROUND

食道腺癌(EAC)是异质性的,且发生时期早于Barrett食道(BE)。许多基因组的变异与BE和EAC的进展有关,但表观遗传学变异如何目前未知。研究人员对BE和EAC组织进行表观遗传学分析,并将这些数据与转录组和基因组数据结合起来,以鉴定控制基因表达和基因组完整性的机制。

研究方法

METHOD

研究人员收集了英国食道癌分类和分子分级的例BE和例EAC组织样本和临床数据,分析了所有的BE和EAC组织的甲基化谱,并使用非负矩阵分解和k均值聚类将他们分为不同亚组,然后整合全基因组测序和转录组研究的数据,进行甲基化组和RNA-seq分析,以鉴定在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增加而被抑制的基因。使用大样本基因集富集方法计算了不同免疫细胞类型水平,从8个EAC组织衍生出8个类器官,并测试了它们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分析

RESLUT

本研究使用IlluminaMethylationEPICBeadChip全面捕获全基因组甲基化变化;使用分析个EAC和个BE病例以及个对照(包括对照鳞状食道39例,胃贲门38例,十二指肠23例,作为肠道分化比较)。

01

BE和EAC的甲基化谱揭示了四个具有独立复制的亚型

对所有样本中选择的种变化最大的探针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发现BE和EAC表型一致,且类似于胃贲门和十二指肠,但与正常的鳞状食管不同;进一步利用NMF聚类鉴定到四个基因集。对这四个基因集的表达量进一步做k-means聚类,得到四个亚型。图1A表示每个亚型具有独特的甲基化模式,BE样本分布在4个亚型中,BE样本在亚型2,3,1中的比例分别是83.2%,33.3%,13.6%。将探针分为A,B,C三个区块,在区块A中,大多数探针与CpGi重叠且位于启动子区域,而大多数探针在B和C区块中属于基因body和基因间区。与对照组和其他亚组相比,亚型1和2中的A嵌段探针通常会获得甲基化优势。B区的探针在亚型4中是低甲基化,而C区的探针在亚型2中未甲基化。对于EAC,除了分化状态外,没有发现亚型与临床信息(例如肿瘤位置,化疗状态,分化状态)之间有任何显著关联。

图1:基于甲基化的BE/EAC亚型

02

与DNA突变有关的甲基化谱

整合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观察到亚型1和4与亚型2和亚型3相比具有更高的突变负荷。TP53和CDKN2A是整个队列中两个高频变异的基因,其中TP53在亚型1(78%)和亚型4(78%)中更易突变,而在亚型2和亚型3中,TP53和CDKN2A变异率分别是37%和46%。CDKN2A在亚型2中更易发生删除变异,这与BE的高患病率(67%,p值0.)相一致。ERBB2在亚型1(19%)和亚型4(29%)中都发生扩增变异。一些遗传事件似乎是亚型特异性的,如GATA4(22%),CCND1(21%),KCNQ3(19%),MYC(23%),CDK6(17%)和KRAS(18%)在亚型1中更易变异,而CCNE1(21%)和APC(12%)更易在亚型4中发生改变。将这些突变基因富集到功能途径,亚型1和4突变基因富集在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和细胞周期发生途径。亚型1中除CCNE1以外的所有细胞周期关键驱动因子都变异了,而亚型4中Wnt途径(APC)异常,MDM2在亚型3中优先扩增(8%)。

03

对每个亚组的甲基化,基因组和表达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亚型1:将亚型1与对照对比,发现高甲基化和低甲基化探针的比例相似。但低甲基化分布在整个基因组中,而高甲基化则在局部区域中表现明显,主要是富含CpGi的启动子(图2A)。进一步观察到66%的高甲基化探针和1%的低甲基化探针与CpG岛重叠,大多数(59%)发生在启动子区域,表现CIMP样表型(图2B)。比较了来自ENCODE34、35和ROADMAP表观基因组学联盟的鳞状,胃和十二指肠组织中的抑制性Hme3和激活标记与H3K27ac的数据。在所有组织中,有77%的高甲基化区域标记为H3K27me3,23%的区域标记为H3K27ac(图2C)。与所有其他亚型相比,亚型1的基于转录组的途径分析显示了与DNA修复和细胞周期有关的途径的丰富(图2D)。

图2:高甲基化驱动的亚型1

亚型2:亚型2以BE病例中CpGi高甲基化为主。研究人员评估是否在EAC中也看到了该亚型的高甲基化变化,进一步比较亚型1和2中差异化的高甲基化探针。这表明大多数(85%)的高甲基化探针在这些亚型之间共有。EAC表明高甲基化是一个早期事件(图3A,B)。即使观察到BE和EAC之间的高甲基化模式存在强烈相似性,也存在着一个未甲基化的C区探针(图3A)。这些可能是在BE中保持组织特异性的独特区域,因此其水平与胃相似但与鳞状或十二指肠表型不相上下(图3C)。为了预测不同转录因子的作用模式,利用远端探针的优势,并观察到在特定于亚型2的远端调节区域的探针中,包括HNF4A/G,FOXA1/2/3,GATA6和CDX2在内的关键转录因子基序显著过表达(图3D)。

图3:BE特异的亚型2

亚型3:与其他亚型相比,亚型3中未观察到甲基化的强烈变化。但从RNA-seq数据中,观察到亚型3在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细胞(*性细胞、B细胞、肥大细胞、嗜中性粒细胞以及与癌症相关的成纤维细胞(CAF)具有很强的富集性,另外还观察到该亚型的T辅助细胞表达水平降低,而亚型2中没有显示出对免疫浸润的富集(图4A)。另发现亚型3在免疫调节相关的所有途径都得到了富集(4B)。使用GZMB作为*性细胞的标志物,通过IHC染色验证了来自不同亚型的多种情况下的丰度并与其他亚型相比,亚型3中GZMB的相对丰度显著高(图4C)。从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计算得出,亚型3中高水平的免疫浸润还表明肿瘤含量成比例降低。

图4:免疫调节亚型3

亚型4:亚型4主要由低甲基化控制(图5A),BE和EAC在内的许多癌症类型的早期和晚期都观察到广泛的低甲基化,导致基因的表达上调。与其他亚型相比,亚型4表现较高的拷贝数变化,其分布在整个基因组中(图5B)。亚型4还具有更多的类似ERBB2的染色体变异,其特征是该基因的拷贝数超过10,而在亚型1中,大多数是低水平扩增(图5C)。经过多次验证,亚型4甲基化水平低的患者携带高水平的SV(图5D),这与甲基化水平对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发挥关键作用观点一致。根据甲基化谱,亚组之间的总生存率存在差异(图5E)。亚型2中与BE病例成簇的少数EAC病例存活率最高,与其他亚型的患者相比,具有免疫激活表型、较低的突变负荷和较少的致癌驱动子的亚型3具有较差的存活率。

图5:低甲基化驱动的亚型4

04

表观遗传沉默的基因及其与治疗的相关性

为了探究哪些基因与甲基化变异相关的转录抑制相关,整合甲基化组和转录组进行分析。在个与甲基化增加有关的表达显着较低的基因中,几乎没有基因在所有亚型中都受到全局影响,大多数沉默基因对亚型1和2更具特异性(图6A)。有研究表明,DNA修复中的关键调控因子MGMT基因在近50%的胶质母细胞瘤病例中发生甲基化,与非甲基化MGMT启动子的患者相比,这些患者从替莫唑胺化疗中获益更大。在此队列中,MGMT受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调节并影响32%的病例(图6B)。为了检查EAC中对替莫唑胺的反应,利用该队列中类器官观察到对替莫唑胺高度敏感,在CAM等RNA和蛋白质水平上均显示MGMT低表达。在CAM中,具有稳定MGMT表达的类器官表现出抗性(图6D,E)。在队列中,观察到在18%的病例中CHFR发生变异,其中大多数更易受到亚型1和类器官模型的影响,CHFR的表达水平与对多西紫杉醇的差异反应相关。在较小比例的病例中,预计将有50%以上的EAC(n=)受益于CDK4/6抑制剂以及EZH2和BET抑制剂。另还观察到CDK4/6抑制剂对所有亚型的EAC有效。观察到CDK2(p值0.)抑制剂在亚型4中更有效(图6F)。这种选择性反应是由于亚型4中CCNE1的优先扩增所致。

图6:表观遗传沉默的基因和临床意义

结果总结

SUMMARY

与来自相同患者的正常组织(食管,胃和十二指肠;对照组)相比,BE和EAC样品具有全基因组甲基化特征,并分为4个亚型。亚型1的特征是DNA高甲基化,具有高突变负担,并且在细胞周期和受体酪氨酸信号通路中存在多个基因突变;亚型2的特征是与代谢过程相关的基因表达模式(ATP合成和脂肪酸氧化)且缺乏甲基化在转录因子的特定结合位点;该亚型的样本中83%为BE,EAC为17%。与对照组织相比,第3亚型的甲基化模式没有变化,但是具有指示免疫细胞浸润的基因表达模式。这种肿瘤类型与患者生存时间最短有关。第4个亚型的特征是与结构重排,拷贝数改变和CCNE1优先扩增相关的DNA甲基化不足(据报道,具有该基因扩增的细胞对CDK2抑制剂敏感)。MGMT和CHFR表达水平降低的类器官对替莫唑胺和紫杉烷类药物敏感。

原文链接:

1
查看完整版本: 基于DNA甲基化特征转录组和基因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