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早知道,色素放大内镜有优势
什么是色素放大检查?
色素内镜检查是内镜下利用色素的一种检查方法。普通内镜不易识别的消化黏膜及某表面的性状,借助色素的作用,使之变得容易识别,容易诊断。对普通内镜观察不到的黏膜的功能状态,也能通过色素的作用,使之能在内下用肉眼直接观察和诊断。
色素内镜最早于年由Yamakawa报道,此后报道日渐增多,应用的染料也逐渐增多,应用范围也从最初的胃粘膜染色扩展至食管、胃、小肠和大肠。为了早期发现消化道粘膜微小病变,产生了放大内镜。
目前新型的放大内镜可清晰显示消化道粘膜的腺管开口和微细血管等细微结构的变化,发现和诊断普通内镜难以发现的一些早期病变,特别是早癌。
不管镜头倍数如何增大和性能不断提高,放大内镜的使用仍然不能离开色素的应用,放大内镜往往是指色素放大内镜。
目前国外色素放大内镜研究的重点在于发现早期癌肿、Barrett食管、肠上皮化生、HP感染、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国内近年开始认识到色素放大内镜的重要价值,开展了一些工作。
现将色素放大内镜在
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些介绍。
早期食管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的病变,单靠普通内镜判断比较困难。用放大内镜观察食管上皮,发现碘染色的正常食管粘膜是由一组组白点规则排列而成,并可见到上皮乳头层毛细血管。
胃粘膜表面细微形态的基本单位为胃小凹,胃小凹为腺体的开口,当胃粘膜发生病变时,首先发生变化的是胃小凹的形态改变,放大内镜可清晰地观察到胃小凹形态。因此可以利用放大内镜对溃疡病变周围胃小凹的形态进行观察,帮助鉴别其良恶性,当粘膜发生恶变时,溃疡的病灶表面及周围胃小凹消失,或小凹模糊不清、排列杂乱。
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癌、MALT淋巴瘤具有相关性。普通内镜可观察到HP感染后胃粘膜的一些变化,如粘膜表面红斑、斑点状出血、糜烂等,但缺少特异性。使用放大内镜可观察到相应的胃粘膜细微结构的改变,有学者认为放大内镜可用于判断有无HP感染。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是公认的癌前病变之一,其主要病理改变为粘膜固有腺体数目减少甚至消失。作为腺体开口的小凹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腺体萎缩后常由间质的结缔组织再生、修复所取代。这可能是粘膜萎缩在放大内镜下所见为白色区增多,白色区内小凹结构紊乱、消失的病理基础。萎缩严重的粘膜多伴有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这两种病变的小凹特点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目前普遍认为胃癌是由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进而发展为胃癌的。
早期胃癌定义为垂直方向的浸润不超过粘膜下层,而无论有无转移的胃癌。有研究表明,约70%的胃癌病人出现症状时内镜检查已属进展期,因此我们期望能通过放大内镜观察胃小凹的形态改变,并指导取材,早期发现恶性病变。
对于以下人群
建议接受精细胃镜检查
1.患有胃癌前疾病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
2.来自胃癌、食管癌高发地区人群;
3.有胃癌、食管癌家族史者;
4.有长期上消化道疾患未正规诊治者。
不合宜人群:孕妇以及那些对色素剂有反应的人。
检查前禁忌:检查禁止饮食。
检查时要求:患者协调合作。
如果您胃肠健康有问题,请致电内镜室:-
让我们为您排忧解难!
——THEEND——
供稿丨王浩(内镜室)
乘车路线1:医院(南门)公交车站:
西3路,西5路,路,路,路,K21路
乘车路线2:医院(东门)公交车站:
西1路,西7路,西9路,西10路,路,路,路,路,路,路,路,K10路,K15路,K18路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