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今天就解决题目中的这个问题,之后再讲哪种睡姿不容易误吸导致窒息、吐奶后到底怎么办,再之后讲孩子到底怎么睡眠,再再之后讲抽搐、溺水、昏迷后为什么要侧位,一步步来。哈哈,一次讲完,会读累了,也会晕。就这一篇写完,看的文献资料比写个万字大篇都多,啥也不说了,点赞分享吧。注意,这篇内容只讲姿势和反流的关系,不是讲使用哪种姿势睡眠。首先,咱们得知道几个概念:吐奶(spittingup,spillling):也可以认为是溢奶,就是奶从嘴巴里溢出或者吐出,量不大,不是喷出,也可以认为是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GER):就是胃内的奶/食物,从胃内经过食管反流到口咽或者嘴巴里,可能吐出来,也可能不吐出来。这对于小婴儿而言,是正常生理现象。胃食管反流病(GERD):胃食管反流导致症状出现,比如食管炎、体重不增或减轻,呼吸道感染等。婴儿(infant):生后到1岁之内的孩子,有些地方会把生后的前4周单列出来,称为新生儿期。好的,下面开始正文:先说结论目前研究表明,对于胃食管反流的(吐奶的)婴儿:喂养后,将婴儿直立(靠在父母肩膀上)20-30分钟,似乎能降低孩子反流症状的可能性,是可以尝试的。俯卧位(趴着)和左侧卧位时,不容易吐奶。半仰卧位或者坐着会加重吐奶。抬高头位是否能减少反流仍需研究(有争议)。下面一条条的分析:1吃奶后竖着抱一会有效果吗?目前,北美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学学会(NASPGHAN)[1],美国儿科学会(AAP)[2,3],美国梅奥诊所[4],UPTODATE[5]都是推荐,如果孩子有胃食管反流,那么在喂奶后,将婴儿直立(靠在父母肩膀上)20-30分钟(或者就是30分钟),是有好处的。注释:gikids.org是NASPGHAN下属网站,面向家长进行科普。我噻,这么多的牛啤单位都推荐,那一定是有权威的试验结果吧?嗯,抱歉,没有,基本都是直接给出这个建议,没带参考文献,或者就是几篇文章互相引用[5,8]。所以,UPTODATE里面,很委婉的说到:直立似乎能降低孩子反流的可能性,是可以尝试的。哈哈,看样国内外都一样,不要盲从啥啥权威,国外指南也都得仔细的审,辩证的看。另外,反而在年AAP的一篇文章[6]的参考文献[7]里面,我们看到这样的结果:医院32名婴儿的进行了反流和直立位置的研究,发现餐后选择直立位置,胃食管反流的次数竟然增多!哈哈,看到这里不要着急,没有翻车,因为虽然直立时反流比躺着时增多,但是反流导致的症状少。为什么反流反而会增多?文章给出的原因是,直立位置时,食管上括约肌容易松弛,容易出现反流,如下图所示。为啥上括约肌松弛会反流呢?因为下括约肌松弛时,上括约肌收缩能避免反流,如果下和上都松弛了,反流就出现了。那为啥反流导致的症状少呢?可能是对于婴儿,反流多是非酸性反流有关(仍需确定其和症状关系),另外有研究发现,直立位时,反流到食管的食物能更快的被清除,也就是再回到胃里。那既然这样,咱们还是推荐,如果孩子经常反流或吐奶,那喂奶后,就直立着抱30分钟吧。2为什么趴着不容易吐奶?首先,这个有证据吗?有的。在年一篇文章[9]提示,对于频繁发生反流的早产儿(一共22名),在24小时内,分别随机采用仰卧、俯卧、左侧和右侧卧位,每种姿势6小时,最后发现,左侧卧位和俯卧位导致的胃食管反流降低。基本上新的各大指南里面,引用的参考文献都是这一篇。为什么趴着时胃食管反流会降低呢?这篇文章没说太多,引用的是年的这篇文章[10],考虑和解剖结构有关,食管下括约肌正常在胃的后面一点,前面被一部分胃盖着,这样食管下括约肌的位置就是低的。注意哦,你的胸是前,背部是后。当仰卧时,肯定还是这个样子的,食物因为重力作用,就会盖到食管下括约肌上,但是当你趴着睡时,食管下括约肌就高于胃部了,那食物就不会碰到这块肌肉,即使它松弛了,食物也反流不上去。其实,我个人觉得,按照胃的走形特征,如下图所示,在仰卧时,食物就是会接近食管的,而趴着时,反而不容易接近。查了下其他文献[13,14,15],结果也是差不多,都是趴着的效果比较好,虽然这些文章比较老了,是八几年左右的研究。3为什么左侧卧位不容易吐奶?首先,这个确定吗?因为uptodate里面写了,关于婴儿,左侧还是右侧卧位哪个好还没有明确。其实,综合目前最新的几篇研究,可以这么说,基本已经统一口径了,左侧卧位虽然会导致胃排空慢些,但是导致的反流率是降低的。为什么排空会慢呢?大家看下图就能知道,上面是右侧卧位,下面是左侧卧位,右侧卧位时,胃在上面,里面的食物依靠重力作用也能快速向下排啊。图片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