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医食无忧middot艾赋新生双艾
TUhjnbcbe - 2022/5/19 20:45:00

本期给大家分享的病例是一例晚期食管癌患者,早期经过手术切除+术后放疗进展后,晚期一线治疗给予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免疫治疗,2周期即达到CR,此后保持了长期病情稳定,总生存期达到20个月+。

病例分享专家:

刘德林主医院

病例点评专家:

曹国医院

刘德林主任医师

医院内科肿瘤学博士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食管癌专委会委员

江苏省肿瘤防治联盟食管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神经内分泌学组副组长

江苏省抗癌协会第一届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江苏省肿瘤防治联盟肠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老年学学会慢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基本情况

病例资料

患者,张XX,男性,72岁。年3月因进食梗阻,医院行胃镜检查,食管距门齿26-30cm处隆起病灶,病理检查为鳞癌。

-03,CT(上海XX医院):食管胸中段管壁增厚伴强化,符合食管癌改变,隆突下及病变食管旁稍大淋巴结。

-03,PET/CT(上海XX医院):食管中下段管壁增厚,代谢增高,考虑恶变,纵隔、双肺门淋巴结肿大,代谢增高,转移可能。

临床分期:cT3N2M0,III期。

病理

(食管)鳞状细胞癌。

检查结果

术前新辅助化疗前临床分期:cT3?N0M0,II期。

治疗经过

手术切除

-03-26行食管癌根治术+胃代食管术+肠黏连松解术。

术后病理:肿瘤距上切缘1.0cm,距齿状线5cm,瘤大小3.5*3.0*1.0cm,隆起型,鳞癌,浸润至肌层外纤维组织,脉管内癌栓(-),神经侵犯(+),上下切缘(-),基底切缘(-),胃周淋巴结14枚未见癌转移,“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2枚,“中段食管旁淋巴结”6枚,“贲门旁淋巴结”5枚均未见癌转移。

免疫组化:Ki67(80%+),P63(+),CK7(-),CK20(-),P40(+),AE1/AE3(+),瘤细胞PD-L1[22C3](CPS=1)。

术后分期:pT3N0M0,IIA期。

术后放疗

.05.26-.07.03行放疗。瘤床+淋巴引流区:DT50.4Gy/28F。

.12.11,PET/CT复查:肝右叶肿块,考虑肝转移伴膈肌、右肺下叶及右胸膜受侵;隆突下团块状FDG代谢增高灶,考虑转移,伴纵隔内大血管、心包、邻近胸膜及右肺支气管等结构受侵可能;右胸膜见数处局限性增厚,FDG代谢增高,考虑右胸膜多发转移;纵隔及双肺门区多发淋巴结,FDG代谢增高,考虑转移。

临床分期:cTxN2M1IVB。

.12.11PET/CT:病情进展。手术+术后辅助放疗的整体PFS为8.5月。

化疗+抗血管生成+免疫治疗

.12.18-.01.11,患者入本院后,给予化疗联合靶向+免疫2周期,白蛋白紫杉醇mg+奈达铂mg+阿帕替尼mgqd+卡瑞利珠单抗mgq3W。

.02.02,复查CT提示病情明显好转。疗效评估:CR。

.02.03-.05.24,靶向+免疫治疗4周期,阿帕替尼mgqd+卡瑞利珠单抗mgq3W。

.03.30-05.21,复查CT提示病情稳定,CR持续。

肿瘤标记

*性反应:血小板、白细胞下降II度,未见明显免疫相关副作用,无RCCEP。

-08-26CT复查:PD

心包膜增厚伴斑块、结节考虑心包转移;肝右叶包膜下小结节;肾上腺增厚结节,考虑转移可能。

.08.27-.10.08化疗联合靶向+免疫3周期,白蛋白紫杉醇mg+阿帕替尼mgqd+卡瑞利珠单抗mgq3-4W。

.10.20复查CT提示病情稳定,PR。

心包膜增厚斑块、结节退缩显示不清;肝右叶包膜下结节较前退缩;肾上腺增厚结节稍退缩。

诊治小结

该病例于外院诊断为局晚期食管鳞癌,经过手术切除+术后辅助放疗,PFS达到8.5个月。疾病再次进展后入我院,诊断为食管鳞癌伴远处转移,cTxN2M1IVB期,给予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奈达铂+白蛋白紫杉醇治疗2周期,疗效评估为CR,此后改用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维持治疗4周期,疗效评估仍为CR。此后疾病进展,给予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白蛋白紫杉醇治疗3周期,疗效评估PR。

病例点评

曹国春教授

博士教授

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病区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食管癌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CSCO头颈部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食管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肿瘤质量控制中心食管癌质控专家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头颈部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食管癌学组委员

CSCO临床研究专委会委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肿瘤康复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抗癌联盟食管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肿瘤质量控制中心食管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江苏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常委

江苏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委会常委

Q1:该患者术后辅助放疗取得了8.5个月的PFS。依据Checkmate研究的最新结果,免疫辅助治疗可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请您谈谈,是否可以将免疫辅助治疗方案拓展到更多人群中使用?

曹国春教授:目前,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确实取得了一些循证证据,但在临床实践中还需要区分这些研究的纳入人群。Checkmate研究入组患者是既往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R0切除Ⅱ/Ⅲ期且有病理残留的患者,而本例患者没有接受术前新辅助治疗,直接给予了手术+术后辅助治疗,所以该研究结果并不能指导该例患者辅助治疗的方案制定。

总的来看,Checkmate研究给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指引了一个方向,但整体上食管癌辅助治疗领域仍需要更多循证证据支持。在当前的临床实践中,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患者术后有淋巴结转移或者TNM分期较晚,则可以尝试免疫辅助治疗。但正如上文所说,免疫辅助治疗方案还需要更多证据支持。

Q2:该例患者术后进展后,给予“免疫+化疗+靶向”取得了持续3个月的CR,但在停药3个月后就再次进展。您认为,如果持续使用原方案直到疾病进展,能否取得更多获益?

曹国春教授:该患者由于肿瘤负荷较大,且存在肝脏、胸膜转移,基于这一情况,结合目前循证证据以及指南推荐意见,我们为该患者给予了起始四药联合方案治疗。2周期后疗效达到CR,考虑到四药联合方案*副反应较大,患者耐受性不佳,遂减去化疗,改为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双药治疗。

以上是该例患者方案制定的具体考量,我想,如果患者身体条件允许,能够沿用四药方案的话,或许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

Q3、请您对该患者的诊治过程、治疗结局,给予概括性的总结和点评。

曹国春教授:既往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手段极为有限,患者生存期非常之短。在近几年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新药进展下,患者终于迎来了新的希望。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可发挥1+1>2的协同增效作用,正因如此才能为该患者赢得了超过20个月的总生存期,直到现在仍保持病情稳定。

总之,该患者赶上了当今新药频出的好时代,取得了超越既往的长生存获益。而对于医生来说,在这样的时代需要在遵循规范和指南的前提下,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争取让患者既能活得更久,也能活得更好。

小调研

更多精彩病例

六次进展,六次好转,免疫跨线,更多获益!

PFS21个月!卡瑞利珠单抗联合TP为食管癌晚期患者带来更长生存

食管癌免疫治疗精彩病例集锦上线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食无忧middot艾赋新生双艾